收入分配改革是“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11.03.2015  02:54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尘埃落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推进在即。在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当前,占劳动者主体的非国企和体制外人员的“钱袋子”又会怎样呢?现在,农民工、白领、公务员群体,看似工作相异、收入差别也很大,但大家却都在“诉苦哭穷”,这个现象引起了在京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的关注。(相关报道见3月10日《兰州日报》二版)

    中国的GDP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国外媒体报道的新闻中,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不仅是美国最大的债主,而且买走了差不多全世界一半的奢侈品。仅仅在刚过去的春节,65万赴日旅游的中国人就奉献了65亿元的消费额。然而,在大多数百姓眼里,日子过得仍然“很难”。据统计,现在中国有1.28亿人每天的消费只有6.3元,即使是人们心目中很羡慕的高薪白领,也不敢“任性”,因为他们大半辈子的工资都要用来归还房贷。

    说中国富裕和说中国贫穷的人都没有完整地说出事实和真相。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发展经济的确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在财富分配的机制上,我们长期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这一政策在激发人们创富的同时,也逐渐累积了巨大的不公平——资本在财富分配中的权重过于强势,按劳分配的原则事实上受到了破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也是劳动报酬占GDP的比值呈下降趋势的一个过程,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在逐渐降低。也就是说,搞实体经济的企业不如搞“资本运作”的企业利润丰厚,兢兢业业工作的反而不如“炒房”“炒股”“炒钱”来得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从世界工业化进程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的成本偏低,如果不扭转这种格局,民生就得不到保障和改善,消费也就不可能稳步提升,最终反过来一定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他在调研中也发现以上现象,尽管是收入不同的人群,但生活压力比较大、对收入不满意,几乎都是一个感受——“”。造成这一现象,除了房价高企、物价总体水平高带来的压力外,社保制度不够健全和医疗、教育资源不均是重要原因。

    其实,自称“收入低”的群体还有很多——城管、小贩,老板,开发商、业主……几乎没有人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满意。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说,大家都“哭穷”现象的背后,其实蕴涵着大家心里“没底”的收入焦虑和消费顾虑,还有更深层次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

    从国际经验来看,“纺锤形”的收入分配结构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利于社会稳定,并且对未来发展造成了重大阻碍。随着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结构将会得到优化调整,以制度和技术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会更加持久。同时,经济新常态也必然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减少过剩生产能力,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带来经济增长的活力。

    中国未来发展能否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能否重启未来发展新动力,收入分配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