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协会”发展互助资金 一举多赢

23.04.2015  02:2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让协会有了“大家伙

放款之前要先入户了解借款人家庭情况

    3月25日,全市“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从会上记者获悉,今年我市将选择120个产业基础较好、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同时还要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每年再扩大150个左右村,力争到2020年使“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覆盖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从而真正把“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打造成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它的由头和运行程序是怎样的?又将对我市的扶贫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什么作用?近日,记者深入榆中北山进行了详细的采访。

    小山村里的“大创举

    3月下旬,来自甘肃白银某生物保健公司负责人的电话就打到了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村主任黄治文这里。“老黄,我们这边缺洋姜原料了,你们那边挖上些,我下午就派大车过来拉,今天先挖十来吨吧,明天继续挖,车子继续来。

    洋姜,又名菊芋,这个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的作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同时也是中连川村药材种植协会的主打产品。这个在2011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215户699人,而到了2014年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6000多元的村子,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功不可没,“支部+协会”的运行模式更是起了大作用。

    2007年,省扶贫办给中连川村奖励了10万块钱,县财政也注入扶贫资金10万元,如何让这笔钱真正起作用呢?村党支部经过研究以后,就决定把这20万块钱作为村上的滚动资金来搞滚动发展。怎么“”?就是创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以“五户联保”的方式让需要的农民来借。

    在管理机构方面,中连川村在榆中县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到县民政局进行了注册登记,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并制定了协会章程;在操作办法上,互助资金接受协会监督员、全体会员的监督,并接受县农业局、县财政局、乡人民政府及村两委的监督。协会章程还规定,管理委员会必须按照财务制度对每一笔业务及时进行办理,做到日清月结,并进行公示。

    借了款不还怎么办?协会章程就此特意规定,会员到期借款未还,由管理委员会在村公开栏公开该会员的的欠款事项,同时催促5户担保人负责归还借款,若仍不归还,则当村民发放集体资金及国家补助资金时,将该会员的资金直接划入专户,抵偿其借款,甚至还可以用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欠款问题。从2008年创建时的36户入股扩大到现在的60户,中连川村的村级互助资金累计发生借还款业务98笔,累计放出借款118.5万元。更让人感慨的是,正是这简单的“五户联保”,让重信誉和重面子的中连川村从来没有出现过借款逾期未还的情况。

    四大优势让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发生扩散效应

    中连川村的“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因为它的四项主要优势被农民接受,并且在该村所在的乡、县进行了推广。

    优势一,借款手续方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因生产生活资金短缺造成的燃眉之急。中连川村上沟社村民赵子红就是村级互助资金的受益者,他曾经找互助资金借了两次钱,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找互助资金借,他给出的理由是方便。“银行借款借是可以借到,但过程太复杂,又要担保又要盖这个章子盖那个章子的。再说,我们在山沟沟里住着,一趟一趟地往乡上跑,实在没那个时间呀!这个村级互助资金就不一样了,在我们入户的几个人中随便找5个人做担保,章子一盖,钱就取上了。头一天晚上上去一说,第二天上去马上借上就拿回来了,第三天就把药材买回来,第四天我就种上了。”老赵的话简单朴实,却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村级互助资金相较于银行贷款的优势。

    优势二,促进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在农村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据悉,该模式是采取协会建在支部上、支部依托协会的方式,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协会担任领导,既搭建了村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形成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抓手,又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优势三,促进了农村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以中连川村为例,互助资金主要是帮助经济困难的村民会员购买农作物良种、化肥、农药、中药材种苗、畜禽和林木良种、农机具等。

    优势四,培育了农村的信用体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在中连川村,“要借款看信誉,要借款看作为”的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实施“五户联保”措施,农民的信用意识、合同意识、法制意识都有了明显提高。

    全市120个村试点将使该模式“越滚越大

    中连川村的“支部+协会”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多赢的,而这样的模式,在全市的很多贫困村都有可推广的价值。2014年年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到榆中北山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对中连川村的“创举”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要求把“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成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根据日前出台的《兰州市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方案》,我市也将坚持党组织主导、群众参与,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和有序推进的要求,在学习借鉴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等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在全市选择120个产业基础较好、党组织班子坚强有力、“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每年再扩大150个左右村,力争到2020年,使“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覆盖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真正把“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打造成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能否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实关键在于它的依托、指向性以及监管。

    事实上,《方案》制定之初,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据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更生介绍,目前,我市700多个行政村中,有超过70%的村都是没有集体经济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壳村”,所以村级发展缺资金是制约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性的问题。“市委决定在全市要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也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今年市级财政贴息350万元,用于支持试点县区从银行贷款6000万元,为参与试点的120个村每村注入50万元互助资金。以后要逐年加大力度,最终目的是要每个行政村都有发展资金。”

    而在资金监管方面,方案更是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从村这一级,我们要成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主要是对资金的发放进行管理工作,监事会则要由有资历的老同志、老党员组成,对每一笔资金进行监管。借贷过程中要有担保,借款要有公示,然后还款要有监督。总之,要进一步强化对资金的监管,来保证资金的安全,确保资金安全、高效的运转,把资金用在产业发展上,进而推动农村的发展。”李更生表示。             首席记者李晓霞文/图

    记者手记

    尊重基层的创造力它会给你惊喜

    有人说:“思想是一种卑微的野草,只适合在低洼处生长和蔓延。那些在高处招摇的,往往不是藤类就是花朵。”思想如此,基层的实践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民情流水线”到“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这些由基层首创的、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兰州党建经验一次次刷新着我们的视野。这些“接地气”的创造,也许程序过于简单,也许实施起来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只要它们在不断出现,就足够我们惊喜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基层的同志往往更了解情况,更贴近实际,更注重效果,再加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天然优势,蕴藏的巨大创造力不可低估。因此,在各种矛盾互相缠绕、各种问题堆积如山的今天,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方法,理应成为我们开展工作的一大法宝。而有关部门在作出决策、采取措施前,不妨也可以先到基层去调研,一方面倾听民声、掌握实情,另一方面汲取营养、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