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在线支付VS支付宝:瑜亮之争纯属误谈
既生瑜,何生亮?提起周瑜和诸葛亮,人们往往会想到“一山不容二虎”。但笔者在此并非谈古,而是论今。互联网发展至今,与其息息相关的产业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支付业亦然。而谈论支付业,话题最多的就是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新名词,它承载了互联网和金融共同发展的昨与今。
提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俨然被媒体视为代表。随着今年3月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部分支付业务(注1),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四大行随之收紧支付限额,其后的10号文让第三方支付受限更多(注2),一时众说纷纭,喜忧参半。但这些动作却让部分互联网观察者产生了误读,他们将目光移向银联,以及由中国银联推出的网上支付平台——银联在线支付。于是,支付宝和银联在线支付成了支付界的周瑜和诸葛亮。
事实是否如此?
笔者以为,将银联在线支付与支付宝比喻成瑜亮,纯属误谈。
银联VS第三方支付:合作共赢
互联网发展推动了传统零售的转型,诸如百货、购物中心、品牌店等均已涉足电子商务,且发展迅猛,让网络购物成为生活消费的一种形态,且占比逐年提升。从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结构来看,网络购物占比为35.2%,份额最大。与网络购物相匹配的支付平台也随之成为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借此把握市场机遇,与各家银行合作进行支付网关的对接,搭建起第三方支付平台。
不可否认,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中国互联网消费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并非没有弊端。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杨科就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商业银行总行的管理者忽视了网络金融的跨行联网通用及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理的商业合作模式,形成了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免费提供客户信息,免费提供银行卡的IT技术服务,免费提供支付、转账、清算服务,银行不知道客户的资金流向、用途等信息,不但耗掉大量的成本,而且造成竞争不公平。
一方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17.2万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成员自行下载用户信息贩卖的消息令人心忧。因此,商业银行不得不担忧:如何保护客户信息安全?如何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银联在线支付恰好在这方面弥补了第三方支付的不足。
庞大的用户群体,世界一流的IT软硬件系统,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一流的专业团队,不可否认,银联有着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
银联在线支付VS支付宝:无战争、无硝烟
在正确理解银联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关系后,我们再谈谈银联在线支付与支付宝。
首先,笔者认为,银联在线支付与支付宝竞争的观点存在偏差。我们可以先比较一下两者的定义:银联在线支付是由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共同打造的银行卡网上交易转接清算平台,而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
一个是“网上交易转接清算”,一个是“第三方支付”,从两者的定义可以明显区分出:银联在线支付的职能范围比支付宝要大。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明确表示:“很多媒体说,银联在和支付宝、微信、壹钱包在打仗,事实上中国银联没有任何业务要和他们去打仗。银联是平台,欢迎大家都通过中国银联平台的运作。”
其次,不存在银联在线支付分食支付宝的市场蛋糕。事实上,银联早就预见到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十分重视持卡人信息安全问题。2013年10月,银联联合多方设立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首批会员单位包括经济犯罪侦查局、网络安全保卫局、17家银行以及9家非金融支付机构。
目前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向银行提供网络支付背后的商户和交易信息,不仅造成银行交易数据的流失,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也是一个极大的“黑洞”。
即要为持卡人提供网络支付的便捷服务,同时又要确保网络支付的安全、防止用户信息泄露,两者缺一不可。但据观察,中国当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尚无法做到两者兼顾。因此,银联在线支付的推出顺理成章,它是中国银联响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必然。
那些说银联在线支付与支付宝明争暗战的言论,有失偏颇。甚至,将银联在线支付与支付宝比喻成了诸葛亮和周瑜,角色错位。
既然不是竞争对手,那也就不存在战争之说。没有战争,何来硝烟?
艾瑞网数据分析显示,中国支付业发展势态良好,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预计未来三年均会保持35%左右的增速——这想必是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喜闻乐见的事,但必须是健康、良性的发展。
第三方支付是中国金融电子化的良好助力,无论从交易规模、创新支付模式,还是支付场景和基于支付数据的增值服务等方面,都对中国支付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金融不能自由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监管的逐步完善是必然结果。
在5月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不管怎么样界定互联网金融,其健康发展还是要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核心还是风险管理。
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则更直接:“我们可怕的不是第三方支付夺取了你多少份额,而是它把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了。如果一个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直接的联系,就没办法分析客户的习惯和需求,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不了解客户的需求,那是最危险的。”
其实,无论是银行、银联,或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舞台上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