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杠杆撬动经济转型发展 ——甘肃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纪实(上)

04.02.2018  16:11

  金徽矿业贷款数亿元用于环保项目改造,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全国首批203家绿色工厂之一。

  目前,金徽矿业已建成国内外先进的环保专用井巷和配套工程,避免对地面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将采矿、选矿用水、尾矿回水全部封闭式循环使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金徽矿业的转型升级,是我省通过绿色金融杠杆撬动作用,实现转型发展的缩影。

  据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融资额达2011.2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1.29%。

谋时而动,打出绿色金融政策“组合拳”

  就我省而言,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面临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平衡,部分产能依旧过剩,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形势严峻等诸多问题。

  我省作为国家确定的生态安全屏障的综合实验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的示范区,特别是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的整改落实,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抑制污染性投资,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经济转型,已成为我省当下的首要任务。

  根据中央出台的战略举措,我省主动作为,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和实施意见,打造新的增长极,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7年3月,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支持和鼓励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平台,大力培育绿色产业;此后,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进一步提出要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

  近日,省政府又正式下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提出将通过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的配套支持,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多层级政策支持服务体系,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实现我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省将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以支持我省生态产业发展。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宛如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了我省绿色金融加快发展的大门。

顺势而为,我省各金融机构出实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我省发展绿色金融的方向明了,各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已经由逐步形成共识走向了共同行动。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较早对全省绿色金融开展了系统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推动,并积极参与助推绿色金融政策制定,成立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及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召开全省绿色金融宣讲会、座谈会,举办绿色金融论坛、案例征集和有奖征文活动,构建绿色金融统计工作制度,在全国率先公布绿色金融数据;同时,在武威市开展绿色金融创新试点,有效促进全省清洁能源、污染防治、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姜再勇表示,“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各级金融机构要把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位置,建立绿色金融信息甄别、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

  与此同时,甘肃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首发1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并向我省多家企业投放贷款,用于环保项目改造,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收益。

  兴业银行兰州分行也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工具创新,以售后回租模式为兰州市水源地项目投放资金15亿元,并在去年2月,兴业银行子公司华福证券承销的“武威发展集团供热合同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功发行,成为甘肃省首单公开市场资产证券化项目。

  不仅如此,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环境权益交易等方面,我省培育发展绿色金融的成绩亦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全省获批发行绿色债券40亿元;2016年,参保环境责任险的企业同比增长15%,提供风险保障近14.5亿元,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电力、医药等多个行业;全省已建立排污权交易业务监管平台,正在开展水权、节能量交易等环境治理市场机制交易体系建设。

  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积极努力下,我省绿色金融发展形势“一片向好”。在以“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第四届西北金融论坛上,省内外金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级政府相关负责人就绿色金融发展深度对话,为我省绿色金融发展“支招破题”。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甘肃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将激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到了绿色产业,有望推动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记者严存义 曹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