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须强化“城市思维”

26.04.2015  03:07

    县级政区是我国历史上数量最为稳定、变动最小的行政区划单元。在上世纪末期,我国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撤县设市”热潮,有300多个县级政区完成“设市”。撤县设市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也助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而国家发改委《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的出台,使得各方开始积极准备、筹划,迎接“新型城镇化”的10年机遇的到来。

    “撤县改市”的过程中,不仅是政府方面参与,民间也是推力巨大。从“”到“”,这一字之差能给县级政区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县级政区在行政区划方面,属于农村政区,而“”才定义为城市。“撤县设市”很好地实现了老百姓的“市民梦”,能够优化县级政区的形象,提高群众的自豪感。的确,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现有的城市资源愈加紧张。这种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性转移,是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巨大差异导致的。

    不难看出,城市对于农村,有着教育、卫生、社保、就业、住房等诸多方面的优越条件,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并不容易做到,而“撤县设市”能够进一步推动县、乡等农村政区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大力推进的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仅如此,“撤县设市”在地区行政中有更深远的影响。在行政级别上,市级政区可以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上级争取到更大的支持,能更好地推动所在地区的发展。同时,市级政区可以设立更多的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维护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利于对外招商引资。并且,“撤县改市”能够使所在地区获得更强的行政能力、更充实的行政队伍,有利于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好地进行公共管理。

    然而,实施“撤县改市”需要按照科学的标准,从严把握。要完善“撤县改市”的评估指标,不仅要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性指标全面考察县级政区的资质,更要从当前县区的发展前景、城市化进程的纵深程度上进行科学、切实的评估,保证为“撤县设市”所投入的行政成本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回报。同时更要严谨地考察当地领导的管理观念、行政效率,做好行政体系上的“撤县设市”,即做好对行政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并加大力度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加强市民的“城市思维”。因此,面对新的城镇化建设的10年机遇期,务必要保持清醒和谨慎,杜绝行政功利,切实以推动地方发展为第一目标。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