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炮拳:兰州四大名拳之一

30.07.2015  01:47

侯占中展示撕炮拳

    “兰州没有拳,撕炮拳当先。”这是老兰州人形容兰州武术的一句打趣的话,但从中也不难看出撕炮拳在兰州当地所拥有的影响力。

    撕炮拳真正的由来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传说不少。一种说天下武功出少林,撕炮拳便是来自少林。而甘肃老一辈拳家们还有一种说法是,撕炮拳是由清代中期一位被称为常巴巴的老人传到甘肃的,至此兰州练习撕炮拳的人渐多,而据说兰州的安宁区朱家井子李姓一支是常巴巴亲自所传,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了传承者。常巴巴——名字叫常燕山,“巴巴”是穆斯林对长者的称呼。

    撕炮拳主要在兰州传播,民国初传到武威等地,后来又辗转传到青海、新疆等省区。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撕炮拳在甘肃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一度被称为甘肃“四大名拳”之一。撕拳炮拳也被称之为“母子拳”,炮拳为母,属地支;撕拳为子,属于天干。撕炮拳的字诀是十二个字,即:颠翻倒插,闪展腾挪,进退缓急。据兰州老拳师侯占中说:“撕炮拳是捶拳的一种,是功架拳,一招一式都规规矩矩,是很吃功的一种拳。只要你下了功夫练习,上功比较快。

    明末清初,在兰州民间习练撕炮拳的人很多,对于撕炮拳在兰州的传承,也有不少流传于民间的传说。话说兰州民间有一位叫郑江的拳师练得好、有影响,弟子是朱三爷,朱三爷传给兰州北园的龙四爷,龙四爷传了王喜爸、曹三爸和兰州高碑寺的田广仁法师等。田法师又称田和尚,田和尚的传人是已故的兰州著名老拳师刘玉轩先生。刘玉轩出身于兰州的平民之家,他从小就特别喜好武术,师从田师傅后刻苦练习,又善于钻研,一手一势,务求中规中矩,一丝不苟。他的撕炮拳在练法上讲究简洁清楚,平稳扎实,不急不躁,环环紧扣。

    还有传说在清末时期有位叫王德成的在朝廷军队中担任小官,后跟长官习得不少拳艺,离开军队后来到兰州西固定居。到西固后王德成以务农为生,闲暇编拳造艺,为兰州武术留下了很多拳种套路,他也习练撕炮拳且造诣极高,是兰州武林的大师级人物。王德成武功极高,据说有一次王德成出门回家晚了,此时城门已关,有十多个土匪将门外的一些民众围住进行抢劫,王德成见到后,手提哨棒将土匪打退。王德成将所练撕炮拳传于陈登魁、刘高棋、众人保等徒弟。而张百川等兰州武术名家也曾修习,后张百川传于郑东海,郑东海又传于王得功。侯占中说:“王得功老师的撕炮拳习练得极为扎实,而随着他对撕炮拳的研究,在保留撕炮拳原有精华的前提下将其精简,使得撕炮拳能为男女老幼所习练。

    对于自己习练拳的过程,侯占中回忆说:“小的时候就开始练拳,在我二十多岁时就曾和同学学习过撕炮拳,我同学的哥哥当时跟水磨沟一位叫陈占奎的拳师练习撕炮拳,回来后教给我的同学,我的同学再教给我。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我跟王得功老师学撕拳时上手较快。在我看来撕拳就像书法中的楷书一般,每招每势都是规规矩矩,一招一式都非常沉稳。而且撕炮拳内外兼修,内可调理呼吸,外可刚猛爆发,适合各类人群进行习练。

    侯占中最后告诉记者:“撕炮拳的历史无从考证这与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旧时人们练武都是偷着练,怕别人说他是个拳把式,这就使得很多拳都是由师傅手口相传,没有记载。像郑东海都是在中山林附近的坟滩地上练习。撕炮拳的来历大多是传说,想细致考证已经不可能了。现在,随着一些老拳师不再练武或已故,撕炮拳的传承已经出现了危机。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兰州武术,将我们本土的武术好好整理出来,给后人们留下一些宝贵的资料。”       记者孔德胜文/图(被采访人由兰州振兴地方拳艺研究中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