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伞遮阳读书,谁在败坏阅读体验?
新华网8月3日刊发了由一组图片组成的新闻。图片画面显示,8月2日,在深圳图书馆,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暴晒,读者不得已只好撑开遮阳伞。
《中国青年报》2014年12月2日报道,深圳人均购书量已经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深圳市民不仅爱买书,也非常热衷光顾图书馆,是货真价实的“图书馆之城”,这座城市有640座图书馆、200多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13年10月,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称号。
就是在这样一个“图书馆之城”,却出现了读者进入图书馆后,需要撑伞遮阳,才能勉强维持阅读的怪异景象。读者使用遮阳伞,其实也让阅读体验变得相当糟糕,因为遮阳伞不仅会挡住阳光,还因为涂层过密过厚,遮蔽了光线,人为制造出“摸黑”读书的状态。
资料介绍,建成开放于2006年的深圳图书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是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作品。该馆建筑面积达46589平方米,投资9亿元,是一座全封闭式的建筑,正面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绝大部分空间无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因而需要全年开放空调设施。
《深圳商报》2009年7月21日报道,深圳多个大型公共建筑物里采用了透光屋顶的设计造型,在阳光烈日下,建筑物内部温度飙升,如同一个个“大蒸笼”。专家指出,处于直射或当阳的玻璃楼,其耗能是普通建筑的4倍以上。2012年6月30日,以“深圳音乐厅、图书馆:建筑与文化的协奏”为主题的第二期“设计与生活”公众论坛活动中,深圳图书馆人士承认图书馆建筑耗能太大,但强调深圳图书馆的建筑形态、服务方式均获市民好评。
包括深圳在内,国内部分城市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曾热衷上马大型、高层玻璃幕墙建筑。大批量的玻璃幕墙启用到公共建筑物,例如图书馆、博物馆、演艺中心等,呈现出相比过去老旧公共建筑更趋时尚的建筑形态,功能也更趋完善,因此受到市民普遍欢迎。部分城市的中心区也扎堆分布“玻璃盒”商务写字楼、商业综合体。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些启用玻璃幕墙的建筑物,不仅大量吸收太阳热能,造成建筑物内部和所在城市区域的气温提高,而且还带来了光污染和外墙养护难题。
以上问题在玻璃幕墙建筑风靡欧美之后就已经显露,但我国各地的开发商、公共建筑投资单位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城市更新、扩张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过程中成批量上马玻璃幕墙建筑。尽管近年来国家部委和各级地方都陆续出台完善了节能建筑标准,但已建成且无法满足标准的玻璃幕墙建筑的使用年限还很长,相关城市显然不可能为了节能推倒重建,只能延续使用,并为此承担更多能耗、更难维护等代价。
古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好学美谈,今天出现了撑伞读书,折射出的却是公共文化建筑忽略使用体验,带给市民的困惑。城市主政者以及参与公共建筑设计建造的建筑师、设计师,面对这一切,应当鞠躬反省。
文/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