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网络伏地魔——美国的伪善面纱

30.05.2014  13:27

   斯诺登事件发生后,美国可以说是灰头土脸了好一阵子。为转移国际舆论焦点,美国最近又玩起了贼喊抓贼的把戏。但公道自在人心,美国的霸道和虚伪招来的是全世界的嘲笑,欧美主流媒体纷纷撰文批驳美国政府的荒唐观点,披露了不少美国窃取商业情报的新证据。显然,美国这次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美国对中国的污蔑不攻自破,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我们应该看到,网络窃密只是网络霸权的冰山一角,部分国家把持着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利用其技术优势大搞网络颠覆活动和网络扩军备战,图谋将和平安宁的网络空间变成新的战场,这才是最关键、最值得重视的问题。

   围绕网络商业窃密的沸沸扬扬掩盖了一个重要事实,即网络战早已超越概念范畴,进入了实战阶段。2010年,伊朗核设施的工程控制系统多次遭到“震网”病毒攻击,导致部分铀浓缩离心机无法运行。 2012年,一种名为“火焰”的病毒入侵伊朗、沙特、黎巴嫩等多个中东国家,对石油工业等重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巨大冲击。网络安全专家认为,这些功能强大的病毒具有非常复杂的程序结构,可能是某些国家专门开发的网络战武器。

   我们现在还不清楚“震网”和“火焰”事件是谁干的。如果是非国家实体所为,这就是典型的网络恐怖主义行为。如果是国家所为,那就是不宣而战、先发制人的战争行为,其危险性不言而喻。由于受攻击目标都属于民用性质,并且“火焰”病毒还造成了相当大面积扩散,这种攻击显然违反了国际武装冲突法的区分原则和比例原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主张武装冲突法适用于网络战的正是少数不断炫耀网络战“肌肉”的国家。

   上述网络攻击事件虽然轰动一时,但由于伊朗受核问题影响面临孤立局面,国际社会并未进行深究,伊朗是有苦说不出。对于如此严重的问题,如果国际社会选择沉默,使此类攻击合法化,以后任何其他国家都可能遭受类似的攻击,攻击目标也可以是核电厂、金融网络或航空铁路管理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其后果可能不亚于核战争。显然,国际社会应该把这两件事情弄弄清楚,而不是选择遗忘。

   众所周知,美国既是网络的诞生地,也是网络战的始作俑者。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开始为网络作准备了。近几年,美国在网络扩军备战方面更是不惜血本,2014年美国网络司令部编制扩大了5倍。同时,美国还制定了先发制人的网络攻击战略,并操纵北约推出了《塔林网络战国际法适用手册》,试图为美国打网络战披上合法的外衣。美国以商业机密为由头百般诋毁中国,其根本目的是打压主张网络空间和平合作的正义力量,以获得其在网络空间为所欲为的行动自由。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网络治理的讨论深入开展,战争与和平、霸权与主权、垄断与公平是网络规则制定的焦点所在。7月21日,第四届联合国信息安全问题政府专家组会即将在纽约举行,这次会议将对全球网络治理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背景下,和平的力量将会持续增长,网络空间的伏地魔难以一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