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揖代替握手,既有利卫生又传承传统

29.09.2014  12:35

  原标题:握手还是作揖需要基于文化的思考

    作者:堂吉伟德

  日前,握手这种我们很多年的社交礼仪遭到了置疑,有专家认为,这是传播疾病的一种途径,呼吁“见面拱手”的回归。那么,见面握手真的变成了疾病传播途径?让你拱手或者微倾身体作为打招呼的模式,你能接受吗?昨天,记者展开了采访。(9月28日《金陵晚报》)

  “握手变作揖”的话题,每到重大流行疾病传染季,都会因为“专家说”而引发舆论关注,并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握手作为礼仪源于西方,政界、商界、学界等交流圈将其作为通行礼仪。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一礼仪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却日益难以经受以检验,“握手变作揖”的仪式之争,也就此甚嚣尘上。

  专业上讲,虽然通过握手传播疾病的几率不是很大,但可以间接传播一些疾病,比如流感等。由于你所面对的对象的情况如何,不是每个人都能知晓,更何况实际的条件,也不允许握手之后能仔细清洗一次。可以说,握手在疾病传染和健康的危害方面,确实具有明确的风险系数,在其他方式也足以代替的情况下,握手还是作揖理应有所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握手作为礼仪其实是一个泊来品,也是在西风渐进之下的一种文化侵占。当握手在国际通行之后,对于其他国家的礼仪势必会形成冲击。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很多国家,仪礼都采取的是作揖的方式,日韩等国家还保留着鞠躬的仪式,但在国内,延续多年的作揖方式,终被握手所取代,现在就连最封闭的农村,见面也是握手而非作揖,从另一个层面也佐证了传统文化的消失。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揖本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但现在很多人看到日韩人见面的那种客套,居然有想笑的感觉,而记者的调查也显示,一些女性们有点不太能接受“古典礼仪”,甚至认为那是一种做作。这种感觉,当然源于观念和认识上的惯性,但更多也暴露出传统文化的苍白。现在,当握手还是作揖因为面临着安全性的考虑之时,才让人对这一传统礼仪,重新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发现。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现代,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西方的握手也好,东方曾经的作揖也罢,都应当成为一种选项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或许,当你面对一个陌生人时,别人先给你作揖,那么你采取同样的方式回报,仪式就在互动中完成了;同样,当别人伸出一只手时,你主动伸出一只手,也算完成了一种礼仪。或许,相比于安全性而言,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延续的消失,才是最大的危机所在。

  如果你对握手可以传播疾病不以为然,那么请对“见面拱手”的回归持以文化的尊重、传统的敬畏。若连民族性的文化都无以延续,都不能做到继承,那么国际接轨与时尚,其实是对自我优势的放弃,大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小到握手还是作揖的讨论,都概不能免。故而,对于握手还是作揖这一命题,以安全性为引子,而展开对文化的思考,应是一种现实要求和历史使命。(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