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政效率 剔除管理本位主义

10.08.2015  11:54
原标题:提高行政效率 剔除管理本位主义

唯有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彻底尊重和适应市场、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不仅能做到权力应放尽放,而且能训练出更强大的管理能力,既释放活力,又确保秩序井然。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这项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最新举措,是本届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正是简政放权的配套动作。重监管、轻审批,可谓本届政府职能改革的大方向。审批权限下放越多,监管责任越重,以前事无巨细的监管靠的是念紧箍咒,现在行不通了,坐在办公室里搞管理就不是办法,必须认真深入各行各业——某种意义上,事中事后监管变成了一次重新学习,对能力构成考验。

审批,表面上的问题是繁琐,办证、跑腿耗时耗力,而最根本的问题却在于,它将管理的逻辑强加给一切对象,这就是管理本位主义。被这套逻辑熏陶久了,人们跑个腿办个证,还动辄说“学习政策”,好比买衣服首先要学习商场的服务章程,变成了本末倒置。事无巨细的审批,结果就是削足适履,企业、个体束手束脚,为的是配合政府监管,哪里还有什么市场、社会的活力?

有些问题,属于政府运转产生的“能耗”。在凡事审批的年代,一切政府程序、组织、架构的疏漏,往往把麻烦转嫁给了老百姓。比如部门之间缺乏职能协调,此处若要盖下公章,需请彼处出具相应公章,给予佐证,如此环环相扣,互相证明,绵密的管理逻辑链条自我延伸,滋生无尽的麻烦。在这个意义上,虽然审批数量多,但本质上不是数量问题。审批一旦具备了繁殖能力,刀砍斧削之下,总是铲除不尽,真的是春风吹又生。

新一届政府职能改革的重头戏,与以往有何不同呢?有几个方面的表现:一些利益捆绑深重的审批事项,历次职能改革仿佛都撼不动,现在说砍就砍了;保留的审批事项,在审批机制上有所改革,譬如程序、环节得到缩减,努力提升效率;着力解决跨部门、跨等级、跨地域的问题,推动政府职能统筹协调,争取一条龙式的服务管理,等等。概括而言,不再是讲数量,而是转向提高含金量,最根本的层面就是剔除管理本位主义。

据报道,目前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本届政府承诺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提前两年多完成;有些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比例超过一半、最高达70%,有的省级非行政许可已全面取消。数据是一种证明,但放权不是为数据而放。审批事项雪崩式削减,可以看出职能改革确立了底线:但凡不带有行政强制属性的,应减尽减,一个不留。

原则明晰,态度果决,放了手中权力,也不惧怕“一放就乱”。放得不彻底,职能就没有真的扭转,反而越放越乱。唯有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彻底尊重和适应市场、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不仅能做到权力应放尽放,而且能训练出更强大的管理能力,既释放活力,又确保秩序井然。 (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