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爆炸现场自救 记住“趴、捂、躲、脱、逃”五字决

21.11.2015  19:34

        天津8.12爆炸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受伤人员仍在全力救治中,据悉,不少伤员以爆震伤(又称冲击伤)为主要伤情,其次是烧伤和骨折。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炸现场,如何有效避免或降低伤害?很多人估计就脑袋空白了,其实,在类似灾难现场只要记住五个关键字——趴、捂、躲、脱、逃。

  逃不了?先躲起来再说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发生此类突发性灾难时,首先选择逃离现场是必须的,关键是怎么逃?在此,给出了四招妙计:

  1.化学物积聚在下风口,因此得往上风口逃;

  2.在人多、混乱的情况下避免拥挤,逃跑方向避免与人流方向相反;

  3.若是在室内(建筑物内),千万不要选择坐电梯逃离,因为火灾很可能导致电梯突然断电,到那时可真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4.家中常配逃生绳,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特别强调,在不确定能逃出去的时候,躲起来才是王道,但应远离门窗、管道、沟渠及其附近,因为诸如此类的缺口往往是建筑物结构强度最为薄弱的地方,受冲击波压力较大。

  遇到爆炸务必赶紧趴下,来不及卧倒要务必背对爆炸点

  遇到爆炸还远远拿手机拍视频?看过抗日剧的人都知道,应快速趴下低头躲避冲击波。

  据悉,此次天津爆炸案第二次的爆炸威力相当于21吨TNT,要是不趴下,轻则耳聋、脑震荡就难以避免。除此之外,强烈的冲击波会使人的肺部、胸部或胸腔破裂出血而造成血压急剧下降,或使人因为咳血而呼吸困难。

  “肝、脾、胆、胃、肾等器官所在腹部亦相当脆弱,一旦作为冲击波的正面着力点,就很可能导致震爆伤,如肺爆震、脾爆震、肝爆震等等。 最终会致失血、失液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

  其中,失血、失液性休克指因急性出血或细胞外液急性丢失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细胞代谢紊乱;创伤性休克指机体受到暴力作用后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引起的休克,相对失血、失液性休克更为严重。

  “但要是来不及卧倒怎么办?千万不要面对着爆炸点,因为这样你可能在巨大的推力下后脑着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火灾万能自救法——湿毛巾捂口鼻

  化学物落到身上——赶紧脱,别害臊!

  很多人都经历或观看过火灾演习,相信其中一个重要的自救要领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因化学物品引爆、燃烧的火灾现场,这条原则自然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为什么?

  危化物品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毁容”、“有毒”。没错,与人体发生毒性反应是它们的头等恶行。所以,因危化物品爆炸而引起的火灾对人体主要有以下几大危害:

  1.冲击波撞击造成体内失血、失液性休克;

  2.化学物品通过呼吸道等进入体内破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吸入高温气体烧伤气管、食道等消化道器官,或直接造成喉头水肿令人窒息。

  “因此,在发现危化物品爆炸起火后,尽快寻找湿毛巾(或布条等)捂住口鼻,有效避免带有化学物气体分子的高温空气进入人体。

  其次,“遇水则燃”是很多化学物品的特性。在发生剧烈爆炸后,危化物就很容易落在衣物上,如不小心遇水则很可能燃烧起来。所以,此时此刻就甭管害羞了,赶紧把身上的衣服脱掉,此时“能脱便是福”。

  学会简单的急救处理,避免二次伤害

  如果不小心受了伤,也不要过分紧张,通过简单的急救处理,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远离死亡的。

  “比如在爆炸现场就可能因被冲击波或重物震、埋、摔、砸而造成骨折,为了防止骨折后刺破血管,此时应该寻找合适的夹板,固定住骨折区域。这个可以就地取材,可以是硬纸板、木板、雨伞、书本等硬物都可以。

  当然,如果骨折区域为骨盆、脊柱或头部,普通人无法自行处理,保持不动并等待救援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再比如内出血,冲击波击中身体后造成内脏出血,腹部疼痛便随之而来——这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证明已出现内出血。此时,给腹部加压是简单有效的急救,寻找布条并扎紧疼痛部位可尽量减少内脏出血。

        避灾时每个人都应该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切不可盲目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