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区多措并举依法保障未成年残疾人权益

23.06.2015  19:01

近年来,秦州区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紧紧围绕推动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未成年残疾人教育、康复、文体、维权等方面工作,依法保障未成年残疾人基本权益。

一是搭建特殊教育服务平台,未成年残疾人教育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进一步加快甘肃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未成年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重视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工作,建立了0-6岁残疾儿童筛查、报告、早期康复教育、家长培训和师资培养机制,帮助325名0-6岁残疾儿童家长及保育人员接受科学的康复教育指导培训。倡导、鼓励和支持幼儿园、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康复和社会福利等机构实施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202名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大力实施“百千万”残疾人教育就业工程、“扶残助学”等助学项目,资助残疾学生123名。建立健全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体系,实现了肢体、智力、视力三类残疾少年儿童的就近就便入学和听力、言语残疾、盲童在特教学校的全资助入学,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

二是加大康复服务设施投入,未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区财政每年按辖区人口人均0.5元标准投入残疾人康复经费,建立了以专业医疗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室(站)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基层康复服务设施,全面开展未成年残疾人医疗、康复及功能训练、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等服务。加大对未成年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先后争取国际、国内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捐赠价值500余万元的儿童轮椅、助听器、助视器、矫形设备850余件。着力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100名聋儿配发助听器,300名贫困脑瘫、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免费提供康复训练,500名肢残儿童实施免费肢体矫治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未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三是广泛开展残健融合式文体活动,未成年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级残联组织、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学校等机构,经常开展“自强、助残”主题活动,鼓励和吸引未成年残疾人广泛参与群众文化、艺术、读书、娱乐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全区未成年残疾人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书法绘画评选和摄影作品展览等文化活动,为未成年残疾人艺术爱好者搭建了展现艺术才华和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同时,精心组织优秀节目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展赛,先后有15人,30多项文艺节目(作品)在省、市获奖。积极开展 “社区特奥日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选拔和培养残疾青少年体育运动员85名,在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中获得奖牌42枚。全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秦州区被省政府残工委评为“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县(区)”,也极大的鼓舞了广大未成年残疾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

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未成年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将《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全区普法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未成年残疾人权益的意识。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多部门联合建立了法律救助工作站(所),明确了人员职责、救助范围、救助流程、档案管理等规定,形成了未成年残疾人维权有人抓、诉求有人管、权益有保障的法律救助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对残疾人维权工作者的法制培训教育,形成信访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依法开展工作、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送法律下乡(进社区)”、“送法进农村”等活动,切实为未成年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服务,服务人群从“十一”五期间的1.2万人拓展到2.5万人,实现了全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全覆盖,未成年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明显改善。

来源:天水市秦州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