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双语法律人才培训 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 ——我省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冬日暖暖的阳光里,藏族法官旦正吉走进了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的教室。
坐在课堂上,他的腰杆挺得笔直,时而抬起头朗诵,时而低下头记录,“这样的培训太难得了,我很珍惜。”旦正吉说。
在为期2个月的全省政法系统藏汉双语强化培训班上,旦正吉和128位来自全省政法系统的学员,接受了系统培训。学员们说,通过学习,双语审判水平有了提高,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为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诉讼权利,五年来,省高级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及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有663名熟悉双语的政法干警从这里走向全省各地,为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藏乡建起双语学院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的敲响,女法官杨华晖一边用汉语主持着庭审,一边用藏语向藏族当事人进行讲解、询问。这样的“双语”庭审场面,在迭部县时常出现。
然而几年前,我省藏区像这样的双语庭审场景并不多见。我省民族地区共有法院26个,干警1300多人,当时能够承担开庭口译和法律文书翻译的只有7人。
面对双语法官紧缺的状况,2012年,省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积极尝试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双语法官培训基地”要求,启动了双语法官培训计划,并决定在甘南州建立全省双语法官培训学院,后更名为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2013年9月,一所民族特色突出、功能设施完备的集教学、科研、交流为一体的高标准培训学院投入使用。
201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法官培养及培训工作的意见》,为双语法官培养和培训勾画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省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
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先后在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设立了少数民族人才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省委政法委设立全省政法干警培训基地;省委党校设立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基地;甘南藏族自治州设立民族法制教育培训基地。
截至目前,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已先后举办全国藏区法院院长培训班,全国法院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庭长培训班,全省法院、检察、公安以及司法行政系统藏汉双语培训班等105期,参训学员达13953人次,涵盖全国32个省区市和29个民族。
用心绘制法治画卷
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双语法官培训师资、教材等基础建设,编写出版的一系列双语法律教材、词典,为加强双语法官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最高人民法院和省法院的大力支持下,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先后编写出版了《宪法教程》《刑法教程》《民法教程》等35部教材。2015年3月,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对教材的出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教材对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厚厚成册的教材,凝聚着编写者的心血,填补了国内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缺失的空白。2015年6月,中国政府在国际人权会议上,以《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等双语法律读本的出版发行为例,证明中国政府切实保障了各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保障了人权,在国际人权大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坚持开放办院,不断搭建交流平台,开通的藏汉双语官方网站突出了双语教学的特点和特长,尤其是网络教学视频,让不懂藏语的汉族基层法官通过登录网站,就能轻松学习藏语,切实增强藏汉双语的表达及理解能力。
探寻民族法治文化研究
近年来,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以“立足民族地区,维护法制统一,推动学术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为宗旨,努力打造全国民族法制文化宣传的橱窗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基地。
2016年8月,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开幕。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代表和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院校的法学专家以及各地司法、民族工作部门、民族院校代表围绕主题,展开全方位的探讨,取得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9月,丝绸之路(敦煌)司法合作国际论坛举办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为中国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授牌。10月,中国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在舟曲正式揭牌,承担对中亚、西亚各国的援外培训和专题交流任务,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走进新时代,我省将全面提升双语法律人才的培训培养能力,力争培养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法律人才,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贡献新的力量。(记者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