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今年全力推进新农合省内异地即时结报
原标题:我省推进新农合省内异地即时结报
今年试点跨省就医费用核查
中国甘肃网6月9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首席记者 刘晓芳) 日前,全省新农合管理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指出,甘肃省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杠杆撬动作用正在显效,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初步建立。同时,今年全力推进新农合省内异地即时结报,探索开展跨省异地结算。要确定1至2个地区作为跨省就医费用核查结报试点地区,建立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制度,探索开展跨省就医费用结报,进一步提升新农合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水平。
会议指出,一是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受益率显著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新农合累计补偿参合患者747.71万人次,同比增加74.86万人次,上升11.13%;救治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先心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等50种重大疾病11919人,医药总费用累计16028.74万元,同比增加1218.49万元,上升8.23%;县外就诊率23.65%,与去年同期24.06%相比下降了0.41个百分点。二是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杠杆撬动作用正在显效,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初步建立。从第一季度新农合重点指标监测数据来看,今年1月起通过以乡级50种常见病、县级100种病种(中西医同价)为基础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了医保基金差别化支付的激励约束和杠杆作用,有效推动了全省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全面有效开展,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下,各地积极落实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的总额预付制度,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全省均显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会议指出,目前我省新农合工作还存在4大问题。即:新农合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目前,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还没有实现新农合重大疾病的即时结报,影响了新农合重大疾病的报销、补偿效率和监管质量。部分县区信息平台上的参合信息和补偿情况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直接影响了新农合医疗服务行为和经费补偿管理等工作;新农合基金监管查实难度大,由于我省新农合统筹层次低,新农合管理专门的稽查监督执法机构,一些跨地域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核对病人身份松懈,个别农民和一些社会不法人员联合钻政策空子、造假发票,存在个别医疗机构对核查工作不配合现象,造成新农合稽查工作和基金支付审核难度大的问题;定点医疗机构主动控费意识不足,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监管缺乏有力措施,诊疗行为中不合理用药、超范围检查、违规收费等问题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