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9.04.2015  13:42

  张庆伟省长,

  各位使节、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第十一届外交部“蓝厅论坛”。本届论坛由外交部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这是外交部第一次同地方政府联手举办“蓝厅论坛”,具有特殊意义。

  之所以举办本届论坛,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落实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内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河北省以及其他地方省市扩大对外交流尤其是产能合作搭建新的平台;二是介绍中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总体设想,增进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欢迎企业、专家、学者等各界有识之士为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献计献策,提出务实看法和建议。

  各位朋友,

  中国一直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参与者。30多年前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从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那一刻起,我们就积极承接发达国家以及亚洲“四小龙”的产能、资金和技术,这为中国经济起飞以及之后的长期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那时中国的经济水平还较落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因此在合作中更多是“引进来”而非“走出去”。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在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产业链条上的地位也已今非昔比。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并成为近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继续坚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具备了踏出国门,走向全球的雄厚实力。

  此外,从全球视野看,目前世界经济仍未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地区和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的资金、 产业、技术正迎来新一轮深刻调整。其中既有挑战,也蕴含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加强合作,致力于促进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愿意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产能合作,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实现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中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自身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机床产量占世界的38%,造船完工量占41%,发电设备产量占60%。这些产能不是淘汰产业或落后产能,而是有很强竞争力的优势产能。当前,中国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力争从为各国制造一般商品的世界工厂向为全球提供先进装备的生产基地转变。推动优质富裕产能走出去,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状况,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而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升级,将继续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将是个利好消息。

  第二,中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求。当前,大批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经济起飞或工业化初期阶段,对外来资金、设备、技术有着巨大而且迫切的需求。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富裕产能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设备先进实用、技术成熟可靠、性价比有较高竞争力、不附加其他额外条件等等。此外,中国资本和外汇储备充足,未来5年对外投资将超过6500亿美元,这将为中国产能“走出去”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和保障。基于这些原因,中国的富裕产能得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青睐和欢迎,开展合作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可观。我在这里举个例子,去年12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两国可以加强产能合作的建议,与哈方的发展战略及国内需求完全吻合,短短几个月后,双方就在28个领域签署了总额达23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今年初, 我出访非洲五国时,深感非洲各国要求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