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甘肃肃北"乌兰牧骑":古老蒙古族文化重现时尚

01.06.2014  20:06

  中新社兰州6月1日电 题:探访甘肃肃北“乌兰牧骑”:古老蒙古族文化重现时尚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信江

  高亢嘹亮的草原音乐在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一间名叫“乌兰牧骑”的演艺团舞蹈室里响起的时候,18岁的蒙古族舞蹈演员塔娜和她的十余名伙伴跟着音乐节拍起舞。4年前才“半路出家”的塔娜,舞台之路刚刚起步。

  成立于1974年的肃北乌兰牧骑是一种集合蒙古族舞蹈、器乐、声乐于一体的演出形式。其最早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蒙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在当地家喻户晓。

  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发展,融入了诸多现代元素的肃北乌兰牧骑近年频频亮相于国内各地的舞台。“原汁原味”的草原古老文化与现代元素擦出了火花,越来越受当地年轻人青睐。

  4年前,刚刚初中毕业的塔娜和几名成员被演艺团选中并送往内蒙古进行为期三年的传统蒙古族舞蹈学习。“我们没有一点儿舞蹈基础,一切都从零开始”,回忆起这段求学经历,塔娜告诉中新社记者,舞台上展现的一招一式,背后都是舞台下“煎熬”的过程。

  “第一年去的时候,练习基本功的时候都会哭,每天一个半小时给我的感觉是一年半。”塔娜说,练习过程完全不是自己此前看到的舞台演出那般潇洒和时尚,从“被迫学习”到“享受其中”,花费了将近3年时间。

  如今塔娜已是演艺团的“希望之星”,她对乌兰牧骑的理解亦在深入。塔娜说,之前认为舞蹈只是摆摆动作,让大家感觉美就对了。后来发现舞蹈是表达感情的一种东西,那种情绪不是光脸上微笑就可以。“如果你思念家乡的话,可以用你的舞蹈表达出来。如果你特别思念母亲,也可以用舞蹈表现出来”。

  肃北县乌兰牧骑副团长乌力吉告诉记者,乌兰牧骑的演员都是牧民的孩子,所以他们更了解牧民们需要什么形式的演出,他们经常活跃在牧区与乡间,为牧民带去原生态的蒙古族艺术表演。

  “将现代技法和原生态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才能激发出乌兰牧骑的活力。”乌力吉坦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载体在牧区的普及,完全传统的原生态表演形式已经难以吸引广大牧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因此,将现代元素融入乌兰牧骑这种原生态的民族艺术已经成为趋势。

  肃北蒙古族作曲家钢铁木尔已经有30多年的乌兰牧骑演出、编曲经历。目前他正尝试将现代电声乐加入到乌兰牧骑音乐之中,并且将歌曲翻译成汉语、藏语等语言,以方便各民族民众欣赏。

  “乌兰牧骑的音乐要不断创新,但曲子、歌词等核心东西不能丢掉。”钢铁木尔表示,肃北蒙古族居住在青藏高原边缘,与地处内蒙古草原的蒙古族在生活习俗以及服饰、头饰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表达上更具有高原蒙古族的特色。(完)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