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 “保险+信贷”利好小微

18.08.2014  13:06
  原标题:险资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 “保险+信贷”利好小微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一行三会等多部委。《意见》明确,保监会将参与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专家认为,《意见》把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这将督促相关部门提高效率,积极落实国务院的各项要求,预计相关细则很快会出台。考虑到保险业新“国十条”已经公布,险资将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

“保险+信贷”利好小微

在“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方面,《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相关保险产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等主体获得短期小额贷款。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开展“保险+信贷”合作。促进更多保险资金直接投向实体经济。分析人士认为,保险机构有望获得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以开发贷款保证保险,从而为商业银行等机构提供转移小微信贷风险的产品工具,保险机构的增信能力将有利于银行更多地将信贷资源向中小企业转移。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多个地区已经开始探索“保险+信贷”的合作模式,其在为小微企业提供短期小额贷款、完善农业保障体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关业务开展仍受到地区间主体发展能力存在差异、农业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限制。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机构的增信能力被银行所看好,但在风险控制团队方面,一些地方还存在人力储备不足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提升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为代表的保险资金运用行为呈现加码势头。在对资金运用安全性持较高要求、对投资收益不盲目追高的前提下,保险资金正在稳步参与和城镇化建设相关的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保险公司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保险资管公司正通过多方面渠道积极与地方政府商谈投资合作事宜。仅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方面,就有千亿量级的保险资金投向各地。虽然监管层提出要防范可能的投资风险,但整体上,保险公司仍愿意通过与资质良好的担保方、项目方合作,发行和设立的债权投资计划将继续增加。

积极拓展险资运用空间

在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7月底,保监会向各保险资管公司、长江养老保险内部下发《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监管口径》文件。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投资的基础资产及交易结构进行明确规范。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口径》在交易结构方面的要求是参照一般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准设定,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有望成为保险资管公司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平台,对信贷市场将产生积极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保险资管公司可发行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动产计划、保险资管产品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四项工具中,前三项均实行注册发行制。业内人士表示,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目前仍实行审批制度,存在较大的创新空间,保险资金在此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被《意见》所明确,政策红利可期。

专家认为,《意见》把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相关部门的配套细则将很快出台,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将发挥更大作用。

意见》还提出,进一步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发展。逐步扩大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对各类长期投资资金予以税收优惠。

这也与日前公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等提法相呼应。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保险资金一类的长期资金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将成为下一步推动其投资资本市场的巨大动力。超过9万亿的保险资金在各领域的资产配置比例仍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