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小权者耍权也是一种“中梗阻”

23.07.2015  04:44

    城管执法人员野蛮执法、街头交警钓鱼执法、跑8个月办一张未婚证明……一些基层执法者、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办事员,本该在一线工作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结果却成了增加社会怨气、社会矛盾的源头。基层工作者群体中动辄出现的这种“任性”,究竟根源于何处?

    文艺理论家何满子有一篇著名的杂文,题为《剃光头发微》。在这篇杂文中,作者描述了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佬”剃平头的故事。为什么理发师可以任意决定谁可以剃平头、谁必须剃光头?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于是他便有了“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发落”。

    这种“小权在手、叱咤四方”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稀有。他们也许是说“快下班了,明天再来盖章”而让人白跑一趟的秘书,也许是阻拦普通群众进入办公大楼的保安,也许是因对方乡音浓重而拒绝向其售票的售票员……他们仿佛只要戴着袖章、穿着制服,就等于挥着利剑、披着盔甲,可以肆意欺压群众,碾压他们的尊严和正当权益,让简单的事情几番折腾依旧办不好。

    有些掌小权者官阶虽小,却直接面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具体经办群众之事的人,他们扼守在权力链条的末端,吃拿卡要,自吹自擂,攥着鸡毛当令箭;有些掌小权者,手中所握的“权力”根本就是服务性质的,却在“权力本位”的心态下产生了权力傲慢,说一不二,自尊自大,自视高人一等。更多的时候,掌小权者弄权、耍权,也并非为了剥夺群众的正当权益,更不是出于认真负责或者工作需要,他们只是享受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呼来唤去的感觉,沉迷对方对自己毕恭毕敬的眼神、谨小慎微的赔笑,为自己对别人有如此大的威力和影响力而窃喜。

    殊不知,掌小权者弄权、耍权,其实也是一种“中梗阻”。虽然不如既得利益群体的气势汹汹,也不如旧有体制机制的积重难返,掌小权者的恃权傲物依然足以阻碍政策落地,拖延行政效率,消耗行政资源,纯属“放着天窗自找不敞亮”。要害之处更在于,掌小权者往往距离群众最近,距离政策落地、改革落实、事项落成也最近,处于群众看得到的、“胜利在望”的节点,这“最后一公里”的关卡,会让咫尺转瞬成天涯,也让群众的挫败感、被剥夺感和愤怒感最为强烈。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