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增收挑大梁 ——徽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侧记

01.08.2016  17:05

  “有什么主导产业,就发展什么专业合作社”,这是近年来徽县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有益探索。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农村能人创新创业,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农户小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之间的逐步衔接,还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

土地流转农民增收

  走进位于徽县高桥乡黑松村的徽县共邦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宽阔平坦的育苗地里,繁育的苗木长势旺盛,忙碌的农民或修剪树苗,或起挖苗木,或打捆装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正在忙着起挖树苗的村民杨建林是最早参加合作社的村民之一,他将家里的5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杨建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种玉米,每亩产值1000元,除去成本,一亩地收入600元;现在,每亩地每年租金就是700元。”

  如今在徽县,像杨建林一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增收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将土地流转给能人大户,或外出务工,或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产业,从而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徽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6.17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8.96%,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达2.82万户,涉及全县15个乡镇195个村的745个社。

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徽县栗川乡睿雄千亩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采访时,20多位妇女正在给海棠、七叶树、紫荆等观赏植物除草,忙碌的场景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2007年,我家的土地流转给睿雄苗木花卉合作社后,我就到合作社上班,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到现在已经快10年了。”50岁的栗川乡田庄村小河社妇女杨桂兰说,在合作社上班,每月平均能拿1500元工资,而且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真是挣钱顾家两不误。

  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多经营种植和养殖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在合作社务工的农民遍及徽县15个乡镇,有3万多户农民参与合作社或者在合作社务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

紧跟带头人发展产业

  在大河店乡青泥村,贫困户李志军一家正在大棚里采摘刚刚成熟的香菇,一家人虽然忙碌,但收入增加的喜悦溢于言表。去年10月,李志军在清泥河农业生态技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辛亮帮助下,种了两棚香菇,收入4万多元。

  李志军感激地告诉记者,从大棚建设,到菌种制备,再到日常管护,合作社全程帮助指导。香菇成熟上市时,不用担心销路,只需将香菇交给合作社,很快就会销售出去。

  记者了解到,在青泥村,不光是李志军,还有12户农户跟着合作社种植香菇,去年收入最少的也有两万多元。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徽县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支持和扶持力度,通过推广“合作社+贫困户”脱贫带动机制,助农增收。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38个,累计发展成员1.26万人,辐射带动农户3万多户。其中,88个贫困村中建立了241个农民合作社。(记者周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