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拱棚半夏: 天水清水县农民的“金疙瘩”

10.04.2015  10:36

  小拱棚半夏:清水农民的“金疙瘩”

  四月,花儿吐艳、柳枝婀娜。在清水县牛头河流域的永清、白沙、红堡等乡镇的半夏种植基地里,到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我每年承包5亩左右土地种植半夏,亩均纯收入2万元左右。今年种植半夏6亩,预计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半夏给我家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沟村村民马建林告诉笔者。

  在马沟村的小拱棚半夏种植示范基地,村支部书记刘根虎一边忙着搭建小拱棚一边告诉笔者:“随着半夏市场行情一路高涨、惠农项目的实施和一批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更多的农户主动学习掌握小拱棚务作技术的要领,使半夏由原来的平均亩产1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300-500公斤,大幅度提高了半夏的种植效益。”

  今年,该县按照“打造全国一流的设施半夏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目标,抓住川郊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等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川郊区群众种植半夏的积极性。在种植技术上推广小拱棚覆膜种植,在红堡、永清、白沙、秦亭、山门、白驼、黄门等7乡镇建设半夏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万亩。与此同时,该县继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院地合作,在永清镇泰山庙塬开展半夏连作障碍试验2亩,系统研究清水半夏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寻找半夏连作克服的最短间隔年限与种植方法。在秦亭镇曹河村开展半夏种源建设试验2亩,解决半夏种源不足的问题,不断提升种植水平。据统计,2014年该县种植小拱棚半夏2万亩,平均每亩生产干半夏300—500公斤,每公斤干重售价80—120元,除去成本,亩均纯收入达到1万—3万元,总产量达到0.8万吨(干重),总产值达7.56亿元左右,半夏已成为清水农民群众致富的“金疙瘩”。(通讯员 汪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