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百姓冷暖 为民拓幸福路—庆阳正宁县开展双联行动综述

11.06.2014  16:53

    正宁县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扶贫县之一,现有贫困村42个,贫困人口5.69万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2012年春天,双联行动在陇原大地全面展开。为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正宁人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扶贫攻坚战役。

  通过一年多来双联行动的开展,在全县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目前,各级联村单位累计投入资金8900多万元,帮办实事228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4.6%,其中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7.8%。

  联村兴产业 为民促增收

  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村民马全喜是养蜂致富的积极参与者,他定期参加帮联单位组织的收蜂、装箱、分蜂、摇蜜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村上其他养蜂户一样,2012年,他家的40箱中蜂全部都是帮联单位免费提供的,在当年就收获了500多斤蜂蜜,收入了3万多元,这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也下定了扩大规模的决心。因为养蜂相比大家畜养殖,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马全喜的带动下,村上20多户群众也积极跟进养殖。养蜂致富的好消息迅速在回乡群众中传开,目前,全乡养殖蜜蜂已经达到了1311箱,直接为群众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双联行动的最终目的是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是培育足以支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致富产业。

  针对全县人多地少,温饱相对容易、致富比较困难的实际,正宁县启动实施了“366”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和“1乡3村”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创建,果、烟、菜、畜、药等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更加明显。在五顷塬西渠、西坡高红等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以产仔率高的小尾寒羊为母本,以产肉率高的黑头萨富克羊为父本,发展规模养羊小区5处,带动分散养殖300多户;在周家乡大璋村,由联村单位购买投放优质纯种小尾寒羊62只,采取投羊还羔、滚动发展的方式,逐步壮大养殖群体;在永正、榆林子、宫河等乡镇推广果烟、果药套种5万多亩,实现了产业的有序转移;在湫头乡、永和镇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早的乡镇,探索形成了“一社三制”经营模式,有效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榆林子、永正、周家推广果烟、果药套种等立体种植模式,机制活、成效好,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根据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采取现场指导、外出考察、专题培训等方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场次,4000多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为民办实事 惠民暖民心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贫困乡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制约瓶颈之一。

  宫河镇彭姚川村是正宁的一个贫困村。双联行动以来,帮联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硬化了通村道路,建成了有农家书屋、果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农资超市、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等服务站点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农民不出村就能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本领。村容村貌的变化也引发了村民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晚饭过后,路灯亮起来了,有的村民到小广场打篮球,有的聚到一起拉家常、说致富点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吃完晚饭,家家户户关上门,村子里一片沉寂,也没有生机。”村支书范兴民说。

  三嘉乡关家川村、刘家川村、松树坪村三村,在帮联单位的帮助下,探索走出了整区域整片带开发、联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短短三个月内,长达13公里的“坑洼泥泞”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砂石路,相邻4个村行路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赞誉。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帮联单位和帮联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争项目、筹资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帮助联系村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危房改造等项目,措办了一大批为民惠民实事,联系村的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融资难等一些制约贫困村户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贫困乡村加快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正宁县一位农民用书法表达自己的心声:“地平了,路通了,山绿了,水来了,干部把事办实了。

  实干增感情 真抓求实效

  在双联行动中,各级各帮联单位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在帮联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通过一年多来双联行动的开展,在全县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目前,各级联村单位累计投入资金8900多万元,帮办实事228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4.6%,其中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7.8%。全县组建融资担保机构2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创建省级留守儿童之家1所、省级流动儿童之家1所、市级留守儿童之家9所,累计发放爱心营养包8400个;村文化室、卫生室建设稳步推进,覆盖率分别达到94.7%、33%;对2万户农村危房(窑)户,今年第一批800户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分别成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配备了信息员,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在各级联村单位的协调帮助下,全县流转土地3.43万亩,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8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个,建设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86家、覆盖率达到91.5%,进一步增强了双联工作惠民效果。

  各级帮联干部通过深入基层,与群众一同生活、一起劳动,既了解了农村实情,感知了百姓冷暖,增强了群众观念和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帮助贫困村户理清了发展思路,制订了全面小康建设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又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群干群关系在双联实践中更加密切。

  正宁县西坡乡石家湾子村村民王明杰家里养着3头牛,由于缺少养牛技术,家里养的牛十分瘦弱,他原打算放弃养牛,外出打工。没想到帮扶他的县畜医局兽医杜虎应开的几付药让牛好起来了,还给他订了3年后养7头牛的致富计划。王明杰感慨说,有这么好的政策和帮扶干部,我要多养牛,好好过日子。

  同时,正宁县建立了县乡双联办统筹协调、省市县三级组长单位定期会商、联村单位随时沟通制度。创新融资机制,对一些涉农项目进行了统筹和整合,优先安排在省定贫困村,并在9个贫困村设立了扶贫资金互助社,投入资金155万元,全县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6101万元、各类惠农资金1874.36万元。县上把帮联活动与“三农”工作、扶贫攻坚、项目建设、创先争优、作风建设、文明创建紧密结合,整合项目资金、聚集各方力量、排除种种干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群众对双联行动更加充满期待。我们坚信24万勤劳、朴实的正宁人民,一定会肩并肩、手拉手、心连心,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早日昂首步入全面小康社会。(通讯员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