抨击多少回了,还玩“西红柿大战”?

01.09.2014  12:30

   作者:何勇海

  8月30日,由沈阳太原街一咖啡吧主办的东北首届西红柿文化节火爆开幕,近3小时内300多人在“枪林弹雨”的游戏中畅游西红柿大战之旅。(8月31日《沈阳日报》)

  “西红柿大战”源自西班牙一个名叫布尼奥尔的小镇,可人家的前提条件是,当地盛产西红柿,产量极其丰富;而且,西班牙的“西红柿大战”,是作为为期一周的节日——守护神之节的压轴戏而存在,同时庆祝丰收,有其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

  可是,我们的“西红柿大战”,奉行的纯粹是拿来主义,完全是作为供人们前来娱乐的商业道具而存在,东施效颦不说,还显现不出任何民族文化价值。事实上,传统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离开了民族文化底蕴的舶来品,往往是只见节日不见文化,只见商业盛宴,不见人文内涵。想一想,泼水节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欧美国家为何不邯郸学步、生搬硬套,也泼一把水玩玩?因为泼水节不属于他们的民族习俗、传统文化。

  我们的“西红柿大战”还违背了承袭数千年的节约传统。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无数红色的番茄“炮弹”在空中飞来飞去,人们在宽敞的番茄池里犹如身陷“枪林弹雨”之中,脸上、头上、衣服上全都是红红的番茄汁,有的人甚至干脆扑倒在一池番茄酱里,痛痛快快地享受一次“番茄浴”……尽情欢乐的参与者可能会大呼过瘾,但眼明心亮的围观者恐怕会很心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尤其是那些日出而作、日落才息的农民眼见此情此景,不知会有多么伤心!

  即便有商家为“西红柿大战”埋单,仍不可取。地球人都知道,番茄乃食用之物,而非搞人身“攻击”之物。我们的人均收入还很低,我们的资源实际上也很贫乏,还有一些人为了省钱不吃菜,甚至于食不裹腹。把疯狂扔掉砸掉的西红柿送给贫困家庭,岂不是比“西红柿大战”更有意义?一位网友问得好:难道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到用浪费来获取精神慰藉了吗?

  遗憾的是,“西红柿大战”在我国已非个别现象,此前长沙、贵阳、东莞、深圳等地均举办过,比如在贵阳,几年前一场“激战”就打烂了25吨西红柿!其他类似活动如“葡萄大战”、“苹果艺术”、“橙子海洋”、“啤酒大战”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如不对这类活动严肃叫停,恐会有更出格的商业促销创意出笼。我们必须对商家强调:为“西红柿大战”投资的钱财是你的,但资源是社会的,你浪费钱财是你的事,但你糟蹋社会资源,实质就是一种变相掠夺!舆论抨击多少回了,还玩“西红柿大战”?(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