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农学杰出人物系列报道】王化俊:技术扶贫拓宽农牧民致富路

24.12.2019  18:4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化俊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他自2011年带领本团队成员在甘南州以青稞粮草双高集成技术示范为手段,开展扶贫工作,连续9年的扶贫工作,不仅对甘南州青稞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科学种田 改变传统种植方式促田增产

王化俊教授在碌曲县毛日村示范点考察。

2011年,该团队通过甘南州农科所王三喜所长推荐选点,在碌曲县双岔镇毛日村开展青稞粮草双高栽培技术示范,建立青稞粮草双高“百亩示范方”,免费为农牧民提供种子、化肥和农药,主要开展青稞拌种、化肥施用、野燕麦防除和机播机收技术。当时,毛日村的农牧民依然延用“朝天一把籽、生长由自己、收获靠人力”原始生产方式。当了解到当地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时,王化俊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王化俊团队与甘南州农科所合作,提供最新的青稞良种、亲自示范拌种、化肥施用、租用播种机开展机播、示范野燕麦防除和机收技术。

王化俊教授在甘南州合作市阿木去乎村示范青稞拌种。

当年,王化俊团队的“百亩示范方”,成熟前是清一色的青稞,而传统播种田块的野燕麦则多于青稞。收获时,王化俊教授再亲自实地测产,并引入机收技术,以每亩80-100元的机收费拦截租用联合收割机,把原始播种田块和“百亩示范方”田块收获青稞产量称重对照,让老百姓知道哪种种植方式收获多,哪种种植方式收获少,对比之下,老百姓一目了然。2011年毛日村百亩示范方最高亩产量达到400公斤,最低亩产量也在300公斤,而传统播种田块亩产没有超过150公斤。百闻不如一见,毛日村的农牧民当年就接受了青稞粮草双高栽培技术。第二年该技术在毛日村得到了普及。

2012年,该团队除了继续在毛日村开展示范工作外,还在二地村开展同样示范工作,建立了毛日村和二地村两个“百亩示范方”,取得了同样效果。该团队在青稞播种、除草、成熟前和收获等重要环节,还邀请周边农技人员和群众观摩,对示范点及周边农牧民农业科技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赢得了当地农牧民的信任和尊敬。到2015年,青稞粮草双高栽培技术示范建立了千亩示范片,完全改变了双岔镇及周边农牧民的传统观念,使当地农牧民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该工作在碌曲县一直延续到2016年。

科技扶贫 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助农增收


王化俊教授(右2)在合作市阿木去乎村开展播种前技术指导。

2017年因碌曲县道路大型维修,交通不便,难以开展有效工作,故将扶贫点选到合作市勒秀镇阿木去乎村。阿木去乎村地处甘南州合作市勒秀镇属农牧交错区,该村有27户连片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化俊团队以27户贫困户为扶贫对象,与大麦青稞产业体系甘南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刘梅金团队开展体系内合作,同时与国际肉羊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发弟团队开展跨体系合作,即按照“农牧结合、以农促牧、增粮增收、脱贫致富”的思路开展阿木去乎村的扶贫工作。

王化俊教授(左1)2019年在甘南州合作市阿木去乎村进行现场培训。

王化俊及团队深知,农牧交错区的农牧民耕地少,必须农牧兼顾,仅仅依靠提高青稞产量难以脱贫致富,而通过科学发展养殖业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在该区通过示范推广粮草双高青稞栽培技术,除了满足当地农牧民的主粮以外,还能够为养殖业提供更多的饲草饲料,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推动当地农牧民的脱贫致富。因此该团队首先在阿木去乎村开展粮草双高青稞栽培技术示范,建立青稞粮草双高百亩示范方,免费向27户贫困户提供100亩地的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播机收费,并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具体做法:每年播前购置青稞良种、化肥和农药,送到示范点,并示范拌种方法、机播技术;青稞三叶期示范培训野燕麦防除技术;收获期示范培训青稞机收技术,冬季邀请养殖专家培训牛羊养殖技术。

通过三年的扶贫工作,当地农牧民亲眼目睹了青稞粮草双高集成栽培技术的成效,改变了当地“朝天一把籽、生长由自己、收获靠人力”的原始生产模式,接受了现代种植技术,实现了该村青稞良种全覆盖,大幅度提升了青稞产草和产种量。示范地青稞单产比非示范地亩增粮、增草各30%以上(高者达150%以上),只按照当时预定目标计算(亩增产粮、草各15%),亩增产青稞60斤以上,增草50斤以上,贫困户平均每年新增收入1000元以上(平均每户每示范地3.7亩,亩地供青稞种子35斤,单价2.5元/斤;拌种农药“敌委丹”费10元/亩;野燕麦防除农药“爱秀”费20元/亩;机播机收费60元/亩;每亩投资177.5元,户均投入656元;亩新增青稞收入60斤×1.6元=96元,亩增草50斤×0.5元=25元,户均增收447.7元)。

农牧民得实惠 产业助推脱贫模式赢得推广

王化俊教授在合作市阿木去乎村吉高才让家做客。

2019年,由于碌曲县道路维修基本完成,同时农业农村部将本团队扶贫点定在碌曲县,又在碌曲县双岔镇毛日村开展扶贫工作,模式和阿木去乎村完全一致:以该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扶贫对象,建立青稞百亩示范方,免费向25户贫困户提供100亩地的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播机收费,并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该村生产条件好于阿木去乎村,青稞增产幅度大于阿木去乎村,效果优于阿木去乎村。

为了提升当地农牧民养殖技术、增加收入,与国家肉羊养殖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发弟团队合作,开展了藏羊和牦牛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当地农牧民在养殖观念上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改变了以往“重数量、轻质量,重存栏、轻效益”的观念,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科学养殖方式迈进,大幅度提高了牛羊出栏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养殖观念的转变。

扶贫现场观摩会。

扶贫工作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实惠,一方面给农牧民送去了青稞良种和良种良法栽培技术,扶贫点及周边区域实现了青稞良种和现代青稞栽培技术全覆盖,同时也达到了青稞粮草双高的扶贫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养殖技术培训,使当地农牧民掌握了现代养殖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益,推动了藏区养殖业的发展,提升了扶贫效果;第三,通过扶贫工作推动了民族团结,王化俊及团队成员和当地藏族同胞打成一片,经常在藏族同胞家做客,通过翻译拉家常,盘腿坐在炕上吃糌粑、喝酥油茶、品青稞酒;银碗相碰,能够听到藏族同胞不太地道的“干杯”;临别相送,或拍肩或握手,相互道一声“扎西德勒”!增进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友谊。

由于扶贫成果显著,2019年8月2日至5日,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在甘南州召开了“甘南州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大麦青稞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京、甘肃省农牧厅种植业处和农业信息中心领导出席了观摩会。会上张京高度评价该团队的工作,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也充分肯定了扶贫工作,甘肃省12316还专门做了节目,在甘肃电视台《12316走进三农》8月17日播出“农业专家助力青稞产业”。

新闻链接: 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9/12/18/0173154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