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一】甘肃“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1.12.2015  17:12

  “十二五”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一

  谱写发展新篇章再创陇原新辉煌

  甘肃“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扣中央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紧抓发展机遇,牢牢扭住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始终坚持“一条红线”、贯彻“四个全面”、抓好“五个最大”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好中求快、“三化”并进、基础优先、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支撑、产业富民发展取向,积极开展联村联户、多极突破、项目带动、扶贫攻坚、全民创业、生态屏障、文化提升、效能风暴、和谐构建和先锋引领重点行动,抢抓机遇、构建平台,真抓实干、迎难而上,深入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意见方案等全局性战略举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是我省历史上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进一步增强了全省上下脱贫攻坚、补齐短板、转型升级、努力赶上全国发展步伐、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战略平台构建实现新突破

  立足国家对甘肃的战略定位,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主动作为,围绕转型开放开发,打造以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突出生态战略地位,打造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谋划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全省共实施循环经济项目3729个、总投资达4598亿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引入亿元以上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523个、到位资金596亿元,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2.9亿元、年均增长26.4%,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确定的52个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兰州新区生产总值达125亿元、是2012年的2.23倍。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加快建设和“3341”项目工程全面推进,不仅对即期增长也对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

  二、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紧紧抓住面临的一系列难得发展机遇,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经济总量连跨千亿元台阶,预计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9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261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9%,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20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财政收支实现双翻番。以旱作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实现“十二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3%,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四、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深入实施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和“1+17”精准脱贫行动,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842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317万人,五年减少贫困人口52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40.5%下降到2015年的15%左右,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599元增加到2014年的4897元,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子。

  五、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等“十大战略工程”,“十二五”期间交通、水利建设总投资规模超过4250亿元。组织实施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和“6873”交通突破行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五年开工建设铁路项目8个,第一条高铁兰新高铁建成运营,西平、天平铁路以及兰州北编组站、兰州西客站等建成运营,兰州至中川省内首条城际快速铁路投运,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985公里。宝兰客专、兰渝、干塘至武威南铁路增建二线、兰州至临夏至合作、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扩能改造、银川至西安等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兰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永登至古浪、瓜州至猩猩峡、成县至武都、瓜州至敦煌、临夏至合作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甘南藏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00公里,所有市州贯通高速公路,所有县区贯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建制村贯通沥青水泥路。新建支线机场3个、改扩建4个。兰州中川机场开通至新加坡、迪拜、第比利斯等多条国际航线。全省通航机场达到8个,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年。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引洮一期、积石山引水、靖远双永供水等工程建成通水,引洮二期开工建设,实现了甘肃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六、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以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目标如期实现,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全省风电装机超过1200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光电装机600万千瓦,居全国第1位。生物医药和文化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0%和2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6%提高到12%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5%提高到5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4.2∶37.2∶48.6。

  七、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以“十大惠民工程”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年均占到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预计达到22676元和6367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4%和13.2%,高于经济增速。“两基”攻坚目标全面实现,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91%、32%。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兰州商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更名大学,兰州工专、平凉医专实现升本。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新建保障性住房79.8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95万户。舟曲、岷县、漳县等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

  八、生态建设取得新成就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祁连山、“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等重大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提前完成,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综合保护、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2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下降16%以上,节能减排等12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九、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制度建设改革全面推进。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和厂办大集体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等取得新进展,非公经济比重超过45%。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组建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等5家投融资公司,设立甘肃银行,引进光大、民生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加快建设以“13685”战略为重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成功举办“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文化博览会等节会,与意大利、伊朗、吉尔吉斯斯坦等33个国家建立51对国际友好城市,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甘肃段比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口岸对外开放,新增15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开通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武威至阿拉木图)、“兰州号”(兰州至阿拉木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金昌海关正式开关,开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回顾五年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坚持抢抓机遇谋发展,发展的路径更加明确;坚持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区域特色化格局正在形成;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富民强省的发展目标更加坚定;坚持改革开放促发展,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尤为重要的是,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构建和实施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同时,依法治省开启新征程,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深入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甘肃对外的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十二五”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已成为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广泛共识和行动指南。

  责任处室:省发改委规划处

  联系人:陈军

  联系电话:4609202/139193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