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流失不利“性命相托”的事业

30.05.2014  22:04

    当南京市护士被殴打一案的舆论关注度余温未了之时,第102个国际护士节如期而至。随着案件的发酵,护士的生存状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压力大、晋升难、护患关系紧张等原因,不少一线护士选择脱下“燕尾帽”或表现出较强的离职倾向,成为离职高发人群。(5月12日新华网)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护士要脱下白衣,不愿意继续当“天使”的时候,这不仅仅是护士职业的悲哀,更会影响医疗行业的健康。医疗行业有句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士在救死扶伤中的作用。既然护士职业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却挡不住每年10%的流失率,说明这个行业出了很大问题,需要很好地思考和解决。

    首先,促使护士离职的最重要原因,恐怕是责任与待遇的严重脱节。付出太多,得到太少,责任重大,收入低廉,这自然会增加职业“离心力”。据九三学社北京市医药卫生委员会近年来对北京市的12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1%的医院护士每天工作时间超过9小时,其中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达到60%和53%。很多护士每天甚至忙得没空喝水、上厕所、接电话,经常不能按时下班,工作负荷巨大。同时,超半数护士对目前收入感到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其次,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就护士职业的发展来看,行政职务通道和专业技术职务通道都很狭窄。在行政职务方面,一家医院的正副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都很有限,对绝大多数护士而言终身注定只能是一名普通护士。而一名22岁本科毕业的临床护士,通常要工作20多年后才有一成的几率获得高级职称。职业发展空间的局限,如果没有良好的薪酬及职业荣誉感为支撑,必然让这个职业失去吸引力。

    再次,这里就触及了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医患矛盾的加剧,尤其是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事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从业者的心态,不光影响护士的职业心态,还影响医生的职业心态。挣钱不多,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如果再加上经常性出现的被患者打骂、投诉等现象,想让一个人专心从事这个工作,恐怕也难。天使也得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天使并不意味着,只知奉献不求回报。执业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医护人员的心态,还影响高中毕业生报考护理专业,影响队伍未来的建设。

    还有,由于医院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大批医护人员沦为“临时工”。调查显示,目前医院中40%-50%的护士是合同制等非编制内护士,这类护士在收入、住房公积金、部分保险及晋升的机会等方面,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必然也影响这部分从业者的心态。据了解,一个初级职称护士的成长周期大约是3年,但很多护士工作时间不长,刚刚有些工作经验就离职了,有些医院超过一半的合同制护士干不满五年。这种现象必然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进而影响到对患者健康的守护。

    护士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在维护病人健康、生命安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应当想办法从待遇、发展空间,职业荣誉感等方面,尊重他们的劳动价值。尤为重要的是,要消除医患矛盾的根源,消除同工不同酬,让白衣天使安心、有尊严地工作,这对于照亮生命通道,维护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