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共产党领导下的陇原救亡运动如火如荼

13.08.2015  13:14

  甘肃抗战时期的进步刊物。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首先,中共甘肃工委和八路军办事处积极开展对国民党政府及其上层的统战工作,推动甘肃当局走向抗战。谢觉哉利用他和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老乡关系,对其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就甘肃政局的落后,官员的腐败及对抗日民主运动的阻挠多次发表意见和看法。在谢觉哉的影响下,贺耀祖的思想发生变化,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甘肃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进步措施。1937年12月,朱绍良接任甘肃省主席,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共甘肃工委对其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两次致函甘肃省党部,申明了“愿意携手合作,为坚决保卫西北、保卫武汉、保卫全中国而奋斗到最后一滴血”的严正立场。迫使朱绍良的反共气焰有所收敛。

  对国民党军队上层也实行统战政策。经过工作与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军长邓宝珊建立了友好联系,邓宝珊调防榆林后,还亲赴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会晤。对驻防陇东的鲁大昌部、蒋云台部及驻兰州的孔令恂部、杨德亮部也进行了争取工作。

  统战工作也扩展到甘肃政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一些知名人士。争取了省政府秘书长丁宜中、民政厅长施奎龄、建设厅长李剑华、国民党驻甘肃外交特派员李铁铮及文化教育界名流张维、水梓、浦敏政等人对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支持和对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赞同。

  积极开展民族统战工作,也成为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共甘肃工委培养了一批回民进步青年入党,成立了中共兰州回民特支。特支在团结回族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回族上层人士,甘肃工委也进行积极争取,派出党员和进步人士到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部开展统战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1937年,马步青所属骑兵第五师开赴抗战前线,甘肃工委组织群众进行了慰问和欢送。党的统战工作打动了省参议员马凤图,他主动率领回族参观团前往延安,在回族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陇原救亡运动如火如荼

  在甘肃党组织的积极努力下,甘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甘肃人民的觉醒,抗日呼声日渐高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迅速在陇原大地掀起。主要表现在: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广泛地发动了各阶层力量投入抗战。在党的领导下,甘肃相继成立起妇女慰劳会、省外留学生抗战团、西北青年救亡图书会、甘肃青年抗战团、伊斯兰学会、回民教育促进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一大批抗日救亡组织。这些群众团体在党组织引导下,广泛深入地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各界群众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抗日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甘肃青年抗战团,成立于1937年11月初,到1938年,已在全省建立分团72个,拥有团员3000余人。该组织工作面宽,影响力大,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宣传抗日的报刊书籍大量创办并出版。为唤醒民众爱国意识,一大批宣传抗日的进步书刊创办并出版。其中多由共产党员主办,如:工委委员刘日修主编了《西北青年》和《甘院学生》;女共产党员邢华编辑了《妇女旬刊》;回族党员杨静仁、鲜维峻创办《回声》;共产党员丛德滋、于千创办《民众通讯》;共产党员万良才主编《抗敌》、《热血》,并参与了《现代评论》、《苦干》等刊物的工作。为便利进步书刊报纸的发行,甘肃工委还创办了兰州书报社,与生活书店、同仁消费社等受党影响的进步书店共同经销抗战读物。

  进步文艺团体广泛演出。甘肃抗战形势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进步文艺团体到兰。1938年前后,就有“联合剧团”、“王氏兄妹剧团”、“西北抗战剧团”、“新安旅行团”、“平津学生演剧团”等进步文艺团体在甘肃城乡活动。他们通过演出话剧、举行讲演、举办墙报和展览、放映电影等活动进行抗日宣传,对启发人民的爱国觉悟起了重要作用。

  募捐活动积极踊跃。为积极支援抗战,党组织在甘肃各地还开展了多起募捐活动。如在开展“慰劳空军与救济被难同胞”活动中,共产党员带头捐献,仅汽车管理局就发动工人、职员捐款200余元。杨静仁等人以伊斯兰学会名义举行捐款游艺大会,收到各类捐款2000余元。在党组织发动下,仅3个月时间,兰州地区就在各界募得白洋10万余元,还募得大量衣物和其它物资,支援前线抗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甘肃抗日救亡运动,在甘肃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段历史表明,甘肃共产党组织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大力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甘肃抗日救亡运动的全面发展。共产党在甘肃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树立起了祟高的威望。甘肃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荣珍(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