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抗战老兵】赵树俊:难忘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原标题:【走近抗战老兵】赵树俊:难忘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9月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居住在金昌市金川区龙集里社区的抗战老战士赵树俊家里时,老人正在三女儿一家人的陪伴下观看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电视直播。
“为了看阅兵式,我今早不到6点就起床,9点钟就守在电视机前了。”今年91岁高龄的赵树俊,仍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说话声音洪亮。
阅兵式上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令赵树俊老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70年前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1941年,年仅16岁的赵树俊和村里的20多名热血青年在山东老家(今江苏赣榆)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编入八路军115师686团。
“由于新入伍的战士大都是十六七岁的青年人,没有作战经验,刚开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军事训练,并辅助开展敌后侦察、后勤保障。”赵树俊说,“那时,我们这些新兵训练起来十分卖力,练射击、学刺杀,人人心里憋着一股劲,下功夫学好本领,早日上战场、杀鬼子,保家卫国!”
1941年8月间,也就是赵树俊入伍7个月后,终于有机会奔赴前线,真刀真枪跟鬼子战斗。当时的战场是在日照市新店子村的一座高山上,他所在的六连负责阻击日军,掩护全团撤退。由于敌众我寡,加之我军武器装备落后,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在一天的时间里,敌人向山顶发起了七八次进攻,六连参战的140多名官兵抱着必死的决心,英勇反击,誓死坚守阵地。不到半天时间,日军死伤惨重,六连也伤亡过半,赵树俊的左腿被鬼子的子弹击中受伤。但他和其他受伤的战友们坚持不下火线,浴血奋战,最终完成了阻击任务,确保了大部队安全转移。
在之后的每次战斗中,赵树俊始终冲锋在前,英勇杀敌,表现突出,在战斗前线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先后任命为班长、副排长、副指导员、排长。
1944年春节的一天,赵树俊所在的686团决定端掉日本鬼子设在日照市石沟岩的据点和炮楼,攻打时间定在深夜,他带领的3排奉命担任主攻。午夜时分,赵树俊率领战士们悄悄摸到炮楼外围的钢丝网前,用事先预备的10多斤重的铡刀砍断了多处钢丝网,并用炸药包炸开了敌人的围墙。虽然赵树俊所在的排伤亡严重,他自己也身受重伤,但为大部队进攻扫清了障碍。这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80多人,俘虏120多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赵树俊共参加过30多次战斗,全身先后3处受重伤,其中左腿落下了终身残疾,被山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赵树俊老人告诉记者,1945年8月15日,是一个令他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参加滨海军区的庆功大会,军区政委正在讲话时,通讯兵送来了一份紧急电报。政委当场宣读: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了!整个会场一片沸腾,大家欢腾雀跃,庆祝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赵树俊转业到地方,先后在辽宁抚顺、甘肃白银和金川等地参与企业生产和管理工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1985年3月,赵树俊离休。
“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极差,武器装备也很落后,为什么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关键是官兵一条心,不怕困难不怕死,豁出命来也要把鬼子赶出中国。再就是老百姓的支持很大,节衣缩食,冒着生命危险给八路军送粮送衣送鞋子,支援前线。”赵树俊老人感慨地说,“如今搞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也需要发扬抗战精神,万众一心,攻坚克难,更需要紧紧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创造美好生活。” 记者 刘兴元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