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靖远抗战老兵张震宇——“我一直想回甘肃老家瞅瞅!”/图
原标题:现居天津的99岁靖远抗战老兵张震宇——
“我一直想回甘肃老家瞅瞅!”
侄子翻看叔父张震宇留下的书籍
中国甘肃网6月1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仇彬文/图) “1938年,我的叔父在陕甘宁根据地参加革命,那一年我才刚刚出生。”在靖远县三滩乡,抗战老兵张震宇的后辈向记者讲述了叔父抗战的经历。
“老家最早一批参加革命的老人,现在只剩他一个人活着了。”听张震宇老家的后辈讲,老人今年99岁高龄,居住在天津某干休所,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回来看一看老家的变化。电话那头,99岁老兵的声音嘶哑,虽然耳朵听不清楚,但他一再大声地说想回老家看看。
后辈心中的抗战英雄
来到靖远县三滩乡,一提起张震宇的名字,村上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我们靖远的抗战英雄。”一听记者是来采访抗战老兵的,张震宇的侄子张得旭老人赶忙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他告诉记者:“叔父精神特别好,就是耳朵有点儿背,现在爱好书法。”张得旭家的墙上悬挂着两幅张震宇回老家时写的书法。“家中的小孩都是听着祖辈打鬼子的故事长大的。叔父现在还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家乡的变化。”据了解,张震宇老人现在住在天津某干休所,由老伴照顾。
弃笔从戎为革命奉献一生
1936年,张震宇还在兰州师范上学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1937年8月,经兰州师范陆长林老师介绍,张震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还在兰州师范上学的张震宇开始在学校宣传先进思想,建立党小组。校方得知后,开除了张震宇的学籍。
之后,张震宇奔赴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进入陕北公学高级四队学习革命理论,次年随部队向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军,开始了戎马一生,历任连、营、团、师、军各级领导,经历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81年离休,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一枚、二级解放勋章一枚、功勋勋章一枚,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是一名三级甲等残废军人。
传奇经历从鬼子的扫荡中突围
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发起扫荡,这是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无所不用其极的最残酷的扫荡。在这次扫荡中,张震宇任分区政训队政治指导员。面对扫荡,张震宇带着几十余人的小分队,和日军进行了战斗,经历多次险境,但都险处逢生。
一次,天刚蒙蒙亮,侦察兵回来告诉张震宇,日寇正从蛟潭庄、马家庄向我军所处的山岭搜山围剿。“转移!”张震宇带着学员一连爬过几个山头,但仍被日寇追击,山下的村庄被日寇占领,前方也侦查到有大量埋伏,队伍正面临四面八方的围剿。紧急集合了所有的学员后,他决定分散突围,突围后当晚在枣园村西山上集合。
随后,张震宇带着两个通讯员和文书一组,向南山下冲去。冲到半山腰时,他们发现前面是悬崖峭壁,左右又是追击的日寇。“跳!”张震宇大喊一声,几个人豁出命来从悬崖滚了下去。张震宇摔得一时动弹不得,两个通讯员架起他继续往山下跑。日寇因地险放弃了追击,连连开枪射击。因为仅仅相距几十米,子弹“嗖嗖”地从身旁飞过,划破了他们的皮肉,张震宇身边的通讯员牺牲了!晚上,在约定的地点,突围出来的学员陆陆续续抵达。一清查,又少了两名学员。英雄的物品在老家是个宝张得旭老人不断地回忆着叔父抗战的故事。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也仅仅见过叔父不过十面,但是每次叔父总是讲述自己的故事鼓励后辈。
一边讲着叔父的故事,张得旭一边让儿子找出叔父留下的物品。打开包裹着的白布,张得旭双手捧出一块砚台:“这是叔父上学时用过的。”说着,他又拿出几本已经泛黄的书翻看,“这都是叔父留在老家的物品,我都保存着。”
“叔父耳朵不好,听不清楚!”临近采访结束,张得旭拨通了远在天津的叔父的电话。99岁的老人根本听不清楚,只知道这是老家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那头说:“想回甘肃看看!”张得旭眼含热泪说:“真希望叔父还能回来看一看,家乡的变化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