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挤兑引发行业危机 业内人士:只有完善监管和法律法规才是解决之道

27.11.2014  12:36

近期,本地媒体相继曝光“申大通”、“金汇”、“鑫隆”、“永安”等多家投资公司出现无法按时付息的情况。与此同时,“汉方食品兰州经销部”老板突然消失,大量投资者前往兰州市公安局进行报案。投资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似乎有强势来袭之势。截至26日,本市已有多家投资公司陷入投资者疯狂挤兑的漩涡。在近年来全国多地爆发系统性民间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投资者与投资公司如何正视、面对本次行业危机成为关键。有业内人士称:只有相关监管措施、法律法规的完善,才能解决本次行业危机。

纠结

既怕逼急了老板一走了之又不敢相信老板的承诺

上周,本报先后对“申大通”、“金汇”、“永安”以及“汉方食品兰州经销部”人去楼空的事件做了相关报道。从黄金投资到地产项目,从全新理财模式到代卖保健品,这些公司涉足多样化的投资模式。投资公司频频出事后,投资者慌了,纷纷前往各大投资公司进行挤兑。

11月26日,记者再次走访部分正常经营的投资公司,发现依然有不少投资者聚集在店内,试图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消息,导致公司无法正常经营,多数业务员停止工作,只有投资者们聚集在一起相互诉苦。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投资者将自己的“家当”分别投在多家投资公司,“我在这边放了10万元,在那边放了15万,虽然那边的投资公司还在经营,但是当我去要本金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兑付,只是让我们等。

上月25日,我还前往公司和业务员商量,准备取回本金,缴纳房款。当时业务员说让我到期再取,结果现在两家投资公司的钱全被套住了……”投资者魏女士说道,“世合”出事后,她一直抱着侥幸心理,想着自己不会这么倒霉,没想到还是“踩雷”了。

面对正常经营的投资公司,投资者也很焦虑,并且陷入两难。“现在大家也不敢逼老板,就怕逼急了人家一走了之,倒霉的是我们。但是对老板的承诺,我们又不敢全信,担心他突然转移资金后最后还是一走了之。总之,现在我们都很纠结……”投资者刘佳说,到底该怎么办,没人知道,现在只能每天一有空就到投资公司看看。

问题

只关心收益投资者不明资金流向

据了解,目前,多数投资者对投资公司的发展处于观望阶段,因为他们在投资之前并没有真正去了解公司所做的项目,对于公司的了解除了业务口中的“保本还息”外,其他一无所知。

到底投资者的钱被公司拿去做什么了?对于多数投资者人而言,在投资之前不会多问,他们甚至完全不清楚资金流向。“说实话,我们大多不清楚钱的去向。”投资者王肖说道。某投资公司

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么多受害者,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趋利性。”结合近期出事的投资公司,记者发现,所有投资公司的年利率是银行的4倍,有的甚至高出4倍。

投资者刘女士说:“我选择投资公司,主要是利息比较高,再一个就是比较灵活,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会变成今天的样子……”以10万元为例,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为3.3%,而投资公司的

年利率一般在12%-18%之间。但是对于高利息之后,投资者的钱去了哪里,无论是业务员还是投资者都不得而知。记者在采访“申大通”时,曾询问业务经理到底知不知道资金流向。“不清楚,我们只负责签合同,至于钱用在哪里,只有老板知道……

据省公安部门统计,截至10月底,全省已立案78起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近12亿元。

说法

加强行业监管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采访中,对于近期投资公司发生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提出: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投资公司,如果这样,中小企业将遭受巨大的困难,相关监管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打造正常的经济环境。

2000年以后,南方地区陆续出现多种民间信贷模式,在温州、广州、河南、西安等地发展迅速。2012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兰州经济发展脚步加快,很多投资商便将目光转移至此。

据悉,自2010年以来,国家为了抑制膨胀,收紧了银根,几乎完全拒绝给中小企业放贷,很多中小企业被挤出正规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便找到投资公司,而投资公司的

角色就是充当中介。期间,他们会对项目做一个所谓的风险评估。为什么中小企业会找投资公司?“我们做项目的风险评估时,低于银行的标准,而且手续较为简单。

投资公司也分好坏,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一些目的不纯的老板,目的是圈钱跑路,但是也有一些是真正在做事的公司,在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所以不能一棒子都打死。”一名投资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加强行业监管是解决这次困境的关键。

现在,投资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是既没有监管也没有保护,“表面上注册投资公司时对资金有要求,可实际上挪借5000万元到账,工商部门就可办

理营业执照,等公司成立后,做什么就没有人监管了。”正是如此,才造成了办证容易、监管难的困境。(记者徐倩影实习生孙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