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春耕备耕忙起来(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核心阅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各地行动早、准备足,多措并举稳面积、提产能;多头发力,加强农机农资供应监管;发挥体系优势,加快技术集成推广……力争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这场开年关键一战。
立春第二天,北方飘起了飞飞扬扬的瑞雪,把地浇了个透。而在南方广袤的田野中,露头不久的越冬麦苗也在碎雪和春雨中吸纳着营养。安徽省郎溪县涛城镇凤河村种粮大户关明和说:“春水贵如油,我们经营的涛城镇爱苗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300亩,必须抓紧,面对疫情,农时绝不能误。”一开春,他就忙着油菜和小麦的田间管理,准备好农药、农机具和水稻种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夏粮产量超过全年的1/5,夏油产量超过全年2/5。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这场开年关键一战,粮食再夺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就有了坚实基础。
抓牢粮食生产,主产区冬小麦、油菜优质苗比例分别为83.4%和83.3%
“粮食生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今年特殊年份,这根弦必须要绷得更紧。”面对春耕大忙的时节到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这样说。
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保障粮农收入,就能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脱贫攻坚才能稳固,全面小康才能有好成色。
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积极因素较多,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年景。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中央财政持续支持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我国保持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的总体稳定,农机购置补贴有所增加,为充分调动亿万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一手抓粮食,一手抓蔬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保障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至关重要。政策扶持蔬菜生产力度不减,当前,蔬菜面积和产量都略有增加,供应量总体充足。预计全国冬春蔬菜在田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1.7亿吨,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左右。预计2月份气温总体偏高,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蔬菜生产将逐步进入旺季。
生产基础好,土壤墒情好。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3.32亿亩,持平略减;冬油菜面积9200多万亩,增加270万亩。总体看,苗情长势较好,品种结构继续优化。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3.4%,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主产区油菜一、二类苗比例83.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去年11月中下旬到今年1月初,全国出现多次雨雪天气,范围广、雨量大,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麦田旱情基本解除,为安全越冬和春季田管创造了良好条件。
春节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强化指导服务。各地迅速行动,提早安排春耕备耕所需化肥、种子等农资的调剂和供应,各项春耕备耕工作做得早、做得实。
预计今年杂交玉米可供种16.4亿公斤,需种10.6亿公斤。杂交稻可供种4亿公斤,需种2.1亿公斤。大豆可供种5.75亿公斤,需种5亿公斤。棉花可供种1.8亿公斤,需种0.96亿公斤。农药化肥供应量总体有保障,农机投入足。预计全国可投入各类农机具2200万多台(套),粮油作物机耕率、机播率分别超过90%和55%。
狠抓春管重点落实,切实推动关键措施落地
“去年的草地贪夜蛾就很闹心,好在我们有效防控,今年什么情况还不好说。”河北省宁晋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梁建辉表示。
事实上,今年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确面临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比较大。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定殖,暴发成灾的几率增大。据气象部门预测,春耕期间我国局部气温波动幅度大,部分小麦产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倒春寒”发生几率较大。另外,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生产效益,也还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正视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难处,就是抓住了春耕备耕的七寸。潘文博说:“春季田管事关夏粮夏油收成,要突出关键环节,狠抓春管重点落实,切实抓好重点措施落地。”
抓防灾减灾,防止连线成片。
去年,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局部出现秋冬连旱,给部分地区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今年区域性、极端性天气发生几率较高,要做好应对准备,科学防灾减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持续性灾害,重点抓好防寒防冻和抗涝抗旱。提前做好防低温各项准备,降低冻害发生风险,减轻苗损。
抓控旺提弱,促进长势均衡。
目前,各地苗情长势总体正常,但局部地区苗情有分化趋势。一些早播麦田出现旺长,群体过大。部分地区小麦因干旱播期推迟,长势偏弱。要及早采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抓好控旺防倒和促弱转壮。对土壤墒情适宜、未出现脱肥的田块,适当推迟肥水施用时间,调节分蘖,构建合理群体。对旺长麦田开展统一机械镇压,防止后期倒伏。对个体偏弱、群体不足的晚播麦,要抓住气温回升有利时机,早施返青肥,早浇返青水,促进早分蘖、多分蘖。
抓病虫监测,实现综合防治。
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病虫害将逐步进入高发期,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落实好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措施。特别是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小麦主产区,要抓好条锈病防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还要搞好抽穗扬花期赤霉病药剂预防,防止大面积流行。
抓指导服务,推动技术落槌。
当前,正值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要广泛动员,全面开展农业科技指导服务,推进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根据作物长势、资源环境、气象条件等情况,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意见,增加技术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抓实统筹谋划,保障农资供应,发挥体系优势
农谚说,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韩长赋表示:“春播事关早稻、秋粮两季收成,占全年粮食生产比重大,涉及区域广、作物种类多,要抓实统筹谋划,做到投入不减,劲头不松。”
多措并举,稳面积,提产能。
当前,要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优化考核指标,严格评分标准,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激励主产省提高产能,非主产省提高自给率。为此,需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还要统筹实施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释放积极信号。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建设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遴选推广一批全程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大规模建设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引领提升生产水平。
多头发力,加强农机农资供应监管。
搞好春耕备耕,保障农资供应是基础。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资调剂调运,畅通运输渠道,确保农资能进村入店,保障春耕生产需要。要切实加强农资储备调运监管,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耕得及时。农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需要狠抓投入品监管,持续开展农资打假,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还要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搞好生产托管、农机跨区作业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提升春耕生产效率。
发挥体系优势,加快技术集成推广。
要充分发挥农业系统新技术推广应有的体系优势,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种粮效益。潘文博表示,要大力推广耕地轮作休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以及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机播同步侧深施肥、无人机高效植保等新装备、新技术,集成推广全程机械化精准化技术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