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力量聚焦到主业上

04.02.2015  17:30

  原标题:把更多力量聚焦到主业上

  —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三转﹄工作综述

  □市纪轩

  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54起,处理党员干部92人;“三公”经费大幅压缩,较2011年下降52.6%;受理信访举报1100件,同比上升60.8%;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90件241人,同比分别上升81%、65.1%……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皆源于“三转”激活了纪检监察机关抓主抓重的动力。2014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深化改革,围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中心任务,坚守责任担当,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形成攥紧拳头抓主业的良好态势。

  突出主业转职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纪委把“三转”作为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来抓,突出主业主责,对委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全面清理,通过3轮调整,由96个精减到8个,减幅达92%。6县区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由100多个精减到8或9个,减幅达90%。对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撤销监察综合室、党风廉政建设室、执法监察室,新设案件监督管理室、第二、第三纪检监察室、执法和效能监督室、党风政风监督室。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对16名科级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委局8个室直接参与执纪监督工作,66%的干部直接从事执纪监督和案件查办工作。各县区对内设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稳步推进6项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全面规范市县区、乡镇纪委书记和市县区直属部门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工作分工,确保了纪检监察干部把精力集中用于监督执纪问责。

  强化监督转方式

  市纪委坚持把协助市委落实好主体责任作为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重要内容,先后14次提请市委常委会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定期向市委和省纪委报告工作。对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的5个县处级领导班子和1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围绕落实“两个责任”,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苟海龙先后3次约谈6县区和市直重点部门党委、纪委主要负责同志,传导压力,督促履职。建立委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派驻机构和县(区)纪委工作制度,严格党的组织、工作、财经、生活等各项纪律,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制约。坚持抓早抓小,市纪委对23名有信访反映或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干部进行谈话,最大限度关心和保护干部。切实加强行政监察,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扶贫、城乡低保等专项资金监察和规范玉米制种产业专项执法监察,全年下发监察建议24份,转立案19件,已办结1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9人,责任追究24人,组织处理5人,对9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提升素质转作风

  坚持“打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市纪委常委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财务审批、干部管理等重点工作由副职分管,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提交市纪委常委会集体研究,班子成员坚持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带动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廉洁自律。修订完善市纪委机关干部学习、考勤、请假、公务用车管理等制度,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简会议文件,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切实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县区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调整一律报经市纪委研究同意,全市60个乡镇纪委均配备了专职纪委书记和纪检专干,落实4万元保障经费,有独立的办公室和办公办案设备,建立完善了工作制度。通过办班培训、参加调训、专项考察、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大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力度,全市各级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450人次,其中,市纪委举办1期综合业务培训班,100名干部参加培训;55名干部参加了中央纪委和省纪委调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纪律约束,引导干部严格遵守《甘肃省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六个带头、六个表率、八个不准”,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坚决问责,全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