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着力重点 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04.01.2016  13:25

    原标题:准确把握着力重点 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我们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要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支持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源头。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改革理论都是从供给侧考虑的。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90年代的经济体制总体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改革等,都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的改革。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企业家、创业者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约束政府的“有形之手”,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及时淘汰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等,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

    目前,平凉市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工业发展中煤电产业占比过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行业、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这些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要找准供给侧改革发力重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本质上体现的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问题和思想,供给侧改革必须围绕这五大理念推进。要做好加法,补齐发展短板,扩大要素供给。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扶持做大地方融资平台,实施普惠金融,破解融资难题。要做好减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扎实推进营改增改革,全面落实各种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做好乘法,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双创”行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是要鼓励支持煤电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尾矿、工业三废回收利用,培育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扶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平凉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强产业承接、孵化、培育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要做好除法,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挖掘传统产业升级潜力;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同时建立产业援助机制,提供必要的通道和支持。要帮助房地产企业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帮助煤炭企业打通供需通道,摆脱经营困境;帮助农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稳定增收。要做好混合运算,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政府需要简政放权,协调政策制度为经济减负;市场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产业。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要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动态平衡。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时效性不尽相同。需求侧调控侧重短期调控,主要通过调节财政性支出、货币信贷来刺激或抑制需求,长期则难以为继;供给侧调控注重激发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短期内难以见效。供给侧与需求侧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们强调从需求侧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只是进行“纠偏”,不是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要在着手供给侧的改革的同时,继续专注于对需求侧的培育,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刺激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出口贸易,增强发展活力。在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实行动态管理,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石鹏)

( 编辑:网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