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的一代

31.12.2014  21:04

  60后到现在基本上已步入中年,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行业大舵的掌握者。恢复高考后,受益最大的是50后的末端生人和60后的开端出生的人。他们的基本特征初看起来没有多少变化,但实际上有很大不同。这可以从贾平凹、莫言、刘震云的小说与余华、苏童、格非等的小说对比中看得出来。50后对土地的依恋成了他们割舍不下的情怀。60后则不同,他们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且他们多成长于小城镇,最重要的是,他们受到了世界文化的浸淫,现代知识分子情怀成为他们的姿态。

  60后们的人生是幸运的,其灿烂青春期正好与激情澎湃的年代相吻合相共鸣,仿佛正是他们的青春热血滚滚成为那个时代的大河。思想解放、婚姻革命、妇女运动、文学潮流都从那个时代发端并溢出中国,漫向世界。他们的激情、理想、话语方式直接影响了70后,又以父辈的方式影响着80后与90后。

  直到现在,70后仍然被60后遮蔽着。这也可以从现实中看出来。60后正成为中坚力量,70后还在成长之中。他们焦急起来,然而,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回身一看,80后已经越位,冲到了时代浪尖上。文坛也一样。在今天大红大紫的作家基本上都是50年代末出生的人和1965年前出生的人,莫言、贾平凹、王安忆、余华、格非、苏童、毕飞宇……奇怪的是,1965年后出生的人和整个70后被时代的洪流淹没了。

  起起落落的命运表现在这一代人身上。整个70后的青春是与金钱一起滚滚向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主宰着这一代人的梦想、行动,甚至青春荷尔蒙。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经历,所以,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一些极具特色的代征。

  首先是压抑的理想。70后仍然怀着他们的父辈(40后、50后甚至60后)所延续下来的那种理想主义情结,然后世界洪流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使世界成为欲望的汪洋大海,他们成了不死心的游泳者。1990年初延续好几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是知识分子对理想主义的一次回拔,然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很快,张承志、张炜所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批判立场被汹涌而来的大众文化所充斥,这就是以王朔等为代表的痞子精神、市场主义。故而,70后的青春中有两个词在摇曳不定,一边是“精英立场”,一边是“市场主义”。这种摇摆耗尽了这代人的青春。所以,当他们要张扬他们的理想时,却被市场的大手轻轻熄灭。可是,从童年时期(80年代)所浸染的理想主义使他们在骨子里就扬起了理想之帆。他们中大多喜欢海子,喜欢海子喜欢的那本海尔达尔的《孤筏重洋》。其实,对于理想主义者,只有这个书名就够了。他们又喜欢崔健的摇滚,一无所有地喜欢。瞧!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与65后们精神同构的。压抑,成为他们不可卸去的代征。

  愤懑的情怀是他们的又一特征。70后一代也被称为愤青的一代,这源自于他们心中变异的理想。如前所述,压抑成为他们的征候,而压抑必然就要发泄。当大众文化的航船顺着市场大潮漂流而下时,航船上坐着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群70后,但是,老大却是60后。70后不过是一群马仔。他们本是一群受到世界文化艺术潮流影响而怀揣文艺梦的青年,如今坐上了去拍卖艺术的航船。他们心里一方面做着发财梦,一方面又被艺术之神所诱惑,于是,他们也成为迷茫的一代。北漂一族中70后占了绝大多数。

  然而,最后不可避免的仍然是担当。70后有一半的人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他们的后代也正在青春期绚烂。在《北方的河》中,张承志代表了50后甚至65年前生人,表达了对父辈的许诺。他说:“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悲观的基础。”同样,我们也会在《小时代》听到80后一代人的宣言:“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但是我们却总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而70后的宣言呢?在石康的摇摇晃晃中,在冯唐的性感生活中,70后正在寻找自己的代言人,并一定会发出有力的声音。(作者 徐兆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