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平深入贫困户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开展扶贫调研时强调 摸清贫困状况 剖析致贫原因 以政策精准资金高效打赢扶贫硬仗

03.04.2015  14:12

        3月31日至4月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率队在会宁县、安定区、麦积区的5个贫困村,随机选择了90户贫困户,采用问卷调查、解剖麻雀的形式,入户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以及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为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实现精准脱贫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连续三天的调研中,刘伟平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省扶贫办、省统计局工作人员,先后到会宁县老君坡镇河口村、太平店镇大川村,安定区李家堡镇窑坡村、香泉镇陈家村和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每个村分6组进行入户调查。在5个贫困村,刘伟平共走访了15户贫困户,每走进一户,他都耐心地询问家里基本情况、收入构成、致贫的主要原因、惠农政策的落实、下一步的脱贫打算、对政府的诉求等情况,并安排工作人员对照问卷设计的50多项内容进行详细准确登记,力求全面、深入、客观、真实地反映贫困户的情况。在每天入户调查结束后,刘伟平都要求工作人员对问卷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思考,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分门别类地归纳梳理出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科学计算出各种致贫原因在全村的占比,为下一步研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提供依据。

  刘伟平说,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关键是底数清、情况实。通过实地开展问卷调查,对具有典型性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深入解剖,获得准确真实的数据样本,有利于找到精准解决不同类型贫困问题的路径和办法,使扶贫政策能够解决精准脱贫问题,扶贫资金能够切实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

  根据对90份问卷的初步统计分析,除了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缺少脱贫门路等普遍性因素外,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婚致贫、因房致贫、因照顾老人孩子而无法外出务工等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刘伟平说,要对这些致贫因素进一步分解,比如导致贫困的疾病主要有哪些种类、得病的源头是什么?是上高中还是大学使家庭负担增加?只有切实找准致贫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明确需要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需要用多少资金来保障,做到目标不偏离,避免“大水漫灌”,确保“精确滴灌”,让精准扶贫的效果不断显现。同时,要坚持问卷调查这种形式,对处于全省不同片区的贫困村进一步开展实地抽样调查,总结致贫规律,精准开展帮扶,定点消除贫困。

  刘伟平强调,推进精准扶贫是我省扶贫攻坚工作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立足我省贫困实际,紧紧围绕脱贫目标,坚定不移实施精准扶贫,千方百计解决好“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三大问题,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为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掌握贫困群众脱贫需求,共同研究脱贫办法。要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实施扶贫政策,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增强帮扶的效果。比如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陷入暂时性贫困人口,要提供临时救助;对没有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对不具备就地脱贫条件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对因学致贫的家庭,可以整合有关资金给予一次性救助,或者按照相关规定减免特困家庭学生的学费;对孤寡老人、智障患者等原因致贫的,由政府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在全力扶持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帮助群众找到致富门路,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开展金融扶持、加大技能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发挥能人带动作用等措施,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省政府秘书长张生桢一同调研并带领调研小组开展问卷调查。(记者白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