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甘肃模式》扶贫先扶智 技能铺就致富路

27.11.2015  21:41

甘肃新闻》整期视频手机  电脑 

俗语说手艺是活宝,走遍天下饿不倒。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省注重把技术帮扶贯穿始终,积极开展春潮行动、两后生技能培训、陇原巧手培训等技能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让贫困户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让他们走上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

(记者 陈姗姗):“在临夏市城郊镇木场村村委会的院子里,来自临夏市职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这个村里的精准扶贫帮扶户们进行各类技能培训,在农闲时节,走到群众家门口,面对面开展培训工作,不仅让农民学到了一技之长,也拓宽了他们的致富门路。

在临夏州,牛肉拉面是当地群众致富创业的有效渠道,针对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正规培训的实际情况,从今年11月起,临夏市分期、分批邀请职教中心专业技师,深入各乡镇、村社,面向精准扶贫帮扶户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牛肉拉面技能培训,老师们娴熟的技巧和耐心细致的讲解,使大家很快掌握了拉面的窍门,提升了培训对象的就业能力。

(临夏市城郊镇木厂村村民 马德正):“我们学了这门技术,拿了这个证,到外地去打个工,或者自己开个饭馆都是很好的。

入冬以来,临夏市劳务部门在全市21个精准扶贫村分别推出了电焊工、挖掘机、装载机等各类技能培训班,为广大农村群众送去就业的实用技术。

(临夏州劳务办主任 曹海忠):“把培训点都放在了各村上,重点结合就业,哪个工种就业好,就针对就业形势开展培训。截止十一月底,我们(临夏)州的劳务技能培训已经完成了62000人,其中精准扶贫户就有23000人。

庆阳市西峰区陇原巧手示范基地,自2014年成立以来,累计帮助周边2000多名妇女掌握了绣剪编织等技能,成功搭建了手工编织带领妇女增收致富的平台。在培训教室,赵宁宁正和20多位学员一同在香包老师的讲解下制作香包,五色丝线在彩绸上不时穿梭,绣制出一枚枚精致娇艳的香包。

(庆阳市西峰区陇原巧手示范基地绣工 赵宁宁):“以前我绣是紫色一绣 红色一绣乱搭配的,绣的那种比较难看,现在知道一个色系绣一个花不能乱绣,现在花看起来比较有立体感,比较舒服。

今年,庆阳市通过企业(协会)+基地+网店+妇女”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陇原巧手”作品线上线下共同交易的营销格局,带动贫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加快了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奔小康。

(庆阳市西峰区陇原巧手示范基地绣工 尚淑贤):“一天能挣三四十块钱 四五十块钱,比来之前好些了。

庆阳市西峰区陇原巧手培训基地负责人 刘兰芝: 目前我们民俗文化产品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800多万。

在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谭家堡村,村农副产品加工厂院里不时传来笑声和说话声,由村上劳务工作站牵线搭桥,丰乐乡的甘草收购商把“临时工厂”开到了村民家门口,雇佣本村村民干活。

(甘草收购商 茹作宝):“以前刚来的时候人也不会剪,通过我给大家教,现在他们挣得钱也多了,效果就从培训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

(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谭家堡村村民 杨金凤):“干了20多天,挣了七八百了。

(记者 丁芙蓉):“这里是庄浪县职教中心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这里分为汽车检测、维修、拆装等8个功能区,在我身后学生们正在进行实践操作,通过3年相关专业的学习,他们将轻松的实现就业或者创业。

(庄浪县职教中心学生 田红艳):“我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技能在企业中尽早的就业,尽快的使家庭脱贫致富。

毕业于庄浪县职教中心汽修专业的柳东海,凭借自己学到的一技之长,在县城租用店面,开办了一家汽车美容会所,每月收入上万元。

(庄浪县香车世家汽车美容中心 创业青年柳东海):“如果我没有学习汽修专业也就没有今天稳定的工作。

从2015年起,我省将依托职业教育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在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有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区重点建设1所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到2020年,我省将完成“两后生”培养30万人的目标。

2015年省财政厅列支1000万元“陇原巧手”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年内计划培训2.5万名“陇原巧手”。

近年来,我省将培训目标瞄准全省417万贫困人口,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培训,实现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使每个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1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农业实用技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以及两后生培训等项目,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提高贫困群众收入。

记者:临夏台刘永辉 苟裕光 陈姗姗 马学强 徐东文 赵延升 庆阳台 何树安 马莹 梁湄酒泉台 崔瀚予 陶玉宏 平凉台 杨建强 丁芙蓉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