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深化“双联”、整合资金 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谈扶贫攻坚

07.03.2015  21:54

5日上午,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右一)接受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采访组专访。牟健  摄

   精准扶贫、深化“双联”、整合资金

   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谈扶贫攻坚

  人民网兰州3月5日电(牟健)2015年100万人脱贫目标将精确扶贫到户到人,三年“双联”,近70万件实事落地,助力2300余贫困村整体脱贫,30多个部门380亿扶贫资金被整合集中发力扶贫……5日上午,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接受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采访组专访,从全面精准扶贫、“双联”助推扶贫、整合资金科学集中扶贫,深刻剖析甘肃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2015年100万人脱贫目标将精确到户到人

  “甘肃省要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首要任务就是实现脱贫,只有消除了贫困,实现小康才有前提条件。所以,扶贫工作跟能不能实现小康密不可分。”欧阳坚说,“因此,习总书记给我们的要求就是,扶贫攻坚在甘肃要成为压到一切的中心工作。长期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甘肃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精准扶贫方面为全国探索了一些具有示范性的做法和经验。”

  搞清“家底”,绘制“作战图”,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欧阳坚表示:“精准扶贫先得摸清‘家底’。对于贫困户,就是要摸清每一户贫困的原因,谁家是因为缺乏劳动力、谁家是因为有残疾或者病人、谁家是因为劳动力没有培训、谁家是因为没有信息或思路不对……要这样一户户地摸底,准确分析原因。对于贫困区域,就要看基础设施建设得怎么样,路通不通、水接上没。还要看公共服务设施是否齐备,卫生室有没有、学校达标不达标。”

  有了准确的定位,分析了原因,回去就要绘图做表,这就是甘肃扶贫攻坚的“作战图”。欧阳坚说:“有了‘作战图’,就要按照贫困地方存在的缺项,补齐短板,首先解决没有的问题,再解决不达标的问题。”

  除此之外,甘肃精准扶贫还将每年提出要脱贫的县、乡、村、户,细致到哪个村该修路、哪个村要通水,即有集中连片扶贫,又要脱贫到户到人。据悉,2015年,甘肃省要实现100万人的脱贫目标,精准扶贫却让这个庞大的数字精确到了每一户、每个人。

  “如今,我们实现了行动精准、目标精准、政策精准和项目精准,这对于扶贫工作,效果显著。2014年甘肃省实现了8个县140万人脱贫的目标。”欧阳坚介绍。

  精准扶贫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让甘肃把有限的资源真正合理科学、精准的配送到了贫困的地区和百姓身边。同时,也让过去扶贫工作中那种大水漫灌式的资源浪费得到了抑制。

  与此同时,甘肃省还实现了大到县乡项目,小到个人收入的扶贫任务精准落实,实现了对上至省级领导下到村官的精准检查督导,实现了扶贫任务完不成一票否决的精准考核评估,用组织措施保障精准扶贫的目标,确保精准任务的全面落实。

  欧阳坚表示,精准扶贫就是要将扶贫工作开展到户、到人,一年解决一批贫困户,力争到2017年实现整体性集中连片脱贫。随后,利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完善、巩固、提升,最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双联”开展以来帮百姓做实事70万件助力脱贫2300余村

  谈及“双联”,欧阳坚表示:从一般的形式上看,“双联”好像不是甘肃独创,但是从系统性、完整性、持续性上看,甘肃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双联”是甘肃的创造。

  为什么搞“双联”?“首先是因为甘肃实现小康的任务太重,没有特殊的方法手段和形式,按照历史的推延,到2020年我们不可能实现小康。因为实现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所以就要用‘双联’这种特殊的方式,把特殊的“人力资源”直接配置到贫困的地方,立体地、多元地给贫困区和贫困户带来特殊的关怀、特殊指导、特殊的帮助。”欧阳坚这样阐述。

  同时,欧阳坚表示,我们看到了党群、干群关系在疏离,基层党组织在弱化,所以要进行现场指导、面对面的帮助,让他们提高素质、转变作风以及实行必要的监督,通过“双联”加强基层的党的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基础。

  此外,机关干部的作风存在浮躁之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选拔干部时,来自一线的越来越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越来越少,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下降,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双联”活动的必要原因。

  而“双联”工作对于甘肃扶贫的助推,更是有目共睹。据介绍,甘肃有100多万户的贫困户,其中60万属于特困户。过去的三年里,甘肃省通过“双联”,把这些特困户与来自甘肃省党政部门、国有企业、事业机构等14000多个单位的40余万干部结成了“对子”。

  “我认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干部资源,结对子就是让这些干部成为贫困户的亲戚。”欧阳坚这样形容。他告诉记者,自己联系的12户困难户,分布在甘肃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临夏州东乡县和陇南市宕昌县,他坚信要是能把最穷地方的都联系好了,就没有什么贫困问题不能解决。“双联”对于甘肃而言,就是“干部受教育、作风有转变、素质得提高,百姓得实惠”的多赢之举。

  欧阳坚告诉记者,“双联”三年来共帮百姓做实事近70万件,助力脱贫2300余村。贫困地区人均经济收入显著增加,有些地方原来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六七千元,个别地方过万元;原来8000多个贫困村,现在2300多个实现了整体脱贫;尚未脱贫的2000多个村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中150多个村按照中央标准,建成了美丽乡村,凡是“双联”村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

  而“双联”最难得的,还要算是老百姓精神面貌的变化——那种从容、自信的增强,以及和各级干部的关系的不断融洽。欧阳坚回忆起自己的联系村时说:“我第一次去村里,村道全是泥,村民和外界交流很少,整个村子一片萧条。和村民打招呼,有的根本不搭理我。然而在‘双联’后,我再去时,百姓很热情,精神面貌也很好。让我最感动的是,去年春节前我去看他们,村里人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有快板、秦腔、小舞蹈,整个村子生机勃勃,百姓发自内心的表达了对党的感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和自信,让人欣慰,我觉得这就是‘双联’最大的意义。”

   整合资金实现30多个部门、380亿扶贫资金整合集中发力扶贫

  开展扶贫工作,资金是重要支撑。如何能让有限的扶贫资金更加有效地利用,甘肃有着自己的办法——整合扶贫资金。

  欧阳坚坦言,“以前之所以不能整合,主要问题在于各个部门的利益。我们现在采取目标统一、行动同向、各尽其责、各记其功的整合方式,就是说功劳是你的,事情是你做的,只是拿出来统一目标和行动。所以我们上面是统一起来,我们知道总的有多少资源,我们今年应该要做多少事,明确以后,各个职务部门,把任务领回去,按照统一的规划、方案、目标来实施。现在大家也尝到甜头了,和在一起搞,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成绩显示度也增大。真正实现了集中发力,定点消除。因此,必须整合资源,不整合资源力量分散,就做不到精准。”

  “整合不应该只是物理反应,还得是化学反应。”欧阳坚强调,“我们在上面整合,大家应该把项目、任务都下达到县一级,县上有一定的调配权,由县来具体安排到乡和村去,过去一个小的项目,直接是有省厅级部门直接下达到乡,甚至下达到村。例如,修一条村道,配给某个县,反正你是要完成500公里的村道,至于今年放在哪个村,由县去统筹,省上部门只是检测你这500公里的村道建设有没有完成,这样县一级才能有积极性。”

  欧阳坚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整合,上面要整合,配送到县,安排任务和目标,这个是定死的,但是放在哪个乡哪个村,县委书记、县长有这个权力,因为他们最了解县里的情况。

  过去我们的省直部门、市直部门不撒手,要一直管到底,这样才有人“孝敬”、有人跟你走关系。现在不一样了,这些部门只是下任务、定项目、配资金。但是腾出手做什么呢?就是前期定任务、定项目、配资金,后期作监督、做检查,看工程实施、进度,查钱有没有被占用、挪用,加大防止漏洞的力度。而不再像过去一样,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目前,甘肃省把农牧、林业、水利、交通、电力、教育、卫生等30多个部门涉及扶贫的资金项目全部整合起来了,直接用于扶贫的资金由原来的30多个亿增加到2014年底的380多亿,并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扶贫年度“施工图”,集中使用,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