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扶贫日记】临潭:产业扶贫造就致富路 村民乐了 日子好了
原标题:【走基层·扶贫日记】产业扶贫树信心 真情帮扶得民心
临潭县通过发挥当地扶贫工作队的带动作用,发动群众组建特色养殖、种植合作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脱贫之路。
这几天,龙元山村的养蜂合作社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村民闫爱娃正带着合作社成员从蜂巢取蜜,看着从蜂巢中汩汩流出的蜂蜜,闫焕娃乐在脸上,甜在心里。
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村民 闫焕娃:一箱蜜产10斤 400箱就能产4000斤 4000斤蜜按照前几天网上销售一斤80的卖 现在一年收入就接近40万。
然而在两年前,龙元山村确实是另外的一番模样。
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村民 闫焕娃:前几年药材不行的时候,就种玉米 一年就收入2000到3000块钱。
守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却在贫困线边缘挣扎,这让龙元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与群众沟通交流,帮扶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制定了通过支部引领,能人大户带动,合作社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的路子。
省交通运输厅驻龙元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陈勇:我们计划将来要达到1000箱蜂 成立五个养蜂基地 已经带动十五户贫困户已经进来了 每一年给贫困户保底分红是10%劳务 也可以进来在我们合作社可以务工 一天可以给他120块钱的工资
养蜂产业只是其中一项,要想发展就得多条腿走路。在龙元山村秀平农业专业合作社,候秀平正忙着整理药材,对药材按照品质进行分类。看着一摞摞刚从地里收回来的中药材,候秀平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村主任 候秀平:像当归以前卖的话一公斤就是四五块钱 现在这样包装的话以后就能过10块钱 十块钱到十五块钱之间
一直以来,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附加值低,行情不稳定导致当地群众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打开产品销售局面,驻村帮扶队寻找专业公司帮助合作社设计了一套商标,并经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审核,成功注册。
省交通运输厅驻龙元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陈勇:这个商标我们已经注册了 比如说养蜂的种植的 药材加工的 我们给龙元山注册了一个商标 接下了我们就要办生产许可证完了要上超市进阿里巴巴网购平台我们就打开销售
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村主任 候秀平:今年把厂房建设起来了 把生产加工的设备我们也定下了明年我们就规模也上去了 以后我们把贫困户吸收进来给我们加工药材从务工到田间管理这样我们就能把贫困户带动起来 设备也定下了 我们把商标也注册了我们以后就想着网上线上和线下销售 我看这个商标是龙元山村 这就是我们的品牌 今后我们就把这个品牌打出去增加我们的销售量
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的“三变”改革,龙元山村共流转土地600多亩。龙元山村的群众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户均收入达6万余元,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的路也越来越宽。
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村主任 候秀平:现在我们村里成立了五个合作社养鸡的养羊的 养猪的 养蜂的还有药材加工合作社我们通过这五个合作社的产业带动我们村民脱贫我看我们很有信心没啥问题
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村民闫焕娃:生活条件就和这个蜜一样越吃越甜 发展起来就和这个蜜
这几天,正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看着金黄色的蜂蜜从蜂巢中流出,一摞摞中药材在网络上热销,龙元山的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说他们离小康日子越来越近了。
甘肃台报道
记者:甘肃台,陈德强,杨蓉,张宾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王学睿
责编:许玲芳
主编:史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