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玺玉:“1236”扶贫攻坚行动是推进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13.04.2015  14:10

  新华网甘肃频道4月11日电(宋燕)“实践表明,‘1236’扶贫攻坚行动,创造性地贯彻了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推进精准扶贫、系统扶贫、治本扶贫的生动实践。”4月11日,甘肃省副省长王玺玉在为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时说,自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来的两年,成为甘肃省历史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的时期,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2013年上半年,甘肃省级领导分别深入三大片区和插花型贫困地区,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调研。在倾听民意、号准脉搏的基础上,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从思路深化、目标细化和政策设计、制度要求、着力重点上保障了重中之重的落实。

  据介绍,2012年以来,甘肃10个县区实现整体脱贫,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由692万减少到412万,年均减幅达到20.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由3747元增加到2014年的4897元,年均增长14.25%;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建成通村道路20786公里,解决了4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由48%提高到80%;产业促收能力大幅增强,特色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到贫困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8.6%;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58个片区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488元提高到2193元;资金投入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27.6亿元增加到48.26亿元。

  “在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中,蕴含着许多重要创新和宝贵经验。”王玺玉说,这些创新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上率下,落实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虚不空;建档立卡,以精准到户到人提升扶贫效益;融合联动,双联行动成为叫响全国的扶贫攻坚品牌;知难解难,织密金融扶贫服务网;拓展平台,促进扶贫开发从政府主导向“三位一体”转变;推广典型,鼓励各地走特色扶贫之路等。

  他说,“1236”扶贫攻坚行动既抓住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亟需破解的瓶颈制约,也切中了脱贫致富亟需解决的要害问题,是系统的精准扶贫举措,要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重点和举措,“坚持目标不动摇,思路不改变,重点不偏移,久久为功,推动落实”。

  据悉,今后,甘肃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以路、水、房、电等为重点,着力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在富民产业培育上,围绕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努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在金融资金支撑上,以加快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多元化金融扶贫资金供给保障体系为重点,让更多的贫困农户享受普惠金融服务;在公共服务保障上,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