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扶贫攻坚行动:大扶贫带来大变化

17.10.2014  09:23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记者高樯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记者白德斌

  记者 宋振峰

   核心提示:

  过去的一年,对甘肃扶贫开发事业来说意义重大。

  2013年9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向全省人民发出了全力以赴攻克扶贫开发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1236”,即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收入差距;做到不愁吃、不愁穿;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和能力素质提升等六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把58个片区县作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县区,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打响了甘肃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以此为标志,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1236”扶贫攻坚行动在精心耕作了一年之后,如今孕育出一幅怎样的丰收景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着哪些难点和重任?针对这些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省扶贫办主任周兴福。

   说成绩

  ——这一年,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亮点频闪

  记者:周主任,您好!“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周兴福: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实施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以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贫困人口逐步减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重要平台作用,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1236”扶贫攻坚行动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2012年底,全省仍有52%的通行政村公路没有硬化,还需建设沥青(水泥)路5万公里。去年投资47.38亿元,建成通村道路8000公里,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58%。今年落实投资55.15亿元,计划建成通村道路1.13万公里,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68%,目前建设项目开工率达93.95%。水利方面,2012年底,全省还有5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没有解决。去年投资15.48亿元,解决了2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今年落实投资14.59亿元,计划解决贫困地区18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可达75%,目前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85%以上。电力方面,为了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去年投资18亿多元,使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60%;今年落实投资18.6亿元,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年底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80%,目前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计划的85%以上。

  ——富民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4.2亿元,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产业收入占到了贫困农户总收入的40%以上。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对牛羊养殖、林果、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一批富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新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114.8万亩。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488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8.6%。计划建设的100个农贸市场项目已完成59%,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达到78%。800个整村推进项目已完成年度任务的81%。

  ——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加快。2012年底,全省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群众23.5万户112万人。去年投资7亿元,完成了1.84万户8.89万人的搬迁任务。今年落实投资60.6亿元,完成4.68万户23.34万人的搬迁任务,目前项目开工率达到80%。

  ——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以来,围绕突破金融资金支撑这一重点问题,各地各部门大胆创新金融扶贫政策、模式、产品和服务,形成了开发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助性金融、公益性金融、混合性金融“五种模式”,以及支持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设施蔬菜和草食畜牧业贷款、“中和农信”公益性小额信贷等“十二种类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达到50多种,面向贫困地区的小额贷款产品达到20多种,以贫困户为主要贷款对象的扶贫贴息贷款产品达到10种以上。截至2013年底,全省各类扶贫到户贷款达618亿元,比上年增加近3成;到今年8月末,到户小额贷款同比增长27.1%,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农户、相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困难,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开发和贫困群众持续快速增收。

  ——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去年以来,相继制定了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等支持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坚持公共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推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今年,教育部门把教育扶贫列为重点工作,研究制定推进教育扶贫工程措施,确定向58个片区县扩大定向招生计划8910名,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年底将达到87%;组织实施1428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年底将达到55%;全省1228个村“乡村舞台”建设试点全面启动,标准化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年底将达到10%;全省参加新农合人数达1923万多人,参合率达到98.1%。

  ——劳务输转培训不断加强。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整合规范了各类培训资源。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提升劳务技能、种养能力、创业能力等,启动实施了贫困地区劳动力教育培训和10万名“两后生”学历型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83万人,17.9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10万名“两后生”学历型教育培训任务全面落实。积极推进劳务输转,与全国9个劳务输出重点省、30多个市建立了省际协作关系,取得了新的成效。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六大突破”有序推进,扶贫效果逐步显现。在去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40万的基础上,今年再减贫140万人的目标能够实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