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扶贫攻坚:托起甘南小康社会新梦想
原标题:【扶贫攻坚】"1236"扶贫攻坚:托起甘南小康社会新梦想
中国甘肃网4月16日讯 据甘南日报报道 一条条村道的建成通车,改变了山区群众的生活方式;一个个人饮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祖祖辈辈吃水发愁的历史;一项项富民产业的发展,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这些新的变化,得益于我州全力推进的扶贫攻坚工作。
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我州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主要力量围绕扶贫攻坚来聚焦,主要资源围绕扶贫攻坚来配置,主要政绩围绕扶贫攻坚来检验,严格执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同步小康“短板”,广大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止2014年年底,我州贫困人口减少到10.1万人,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3784元,扶贫工作整体上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精准扶贫,创新“甘南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贫穷落后一直是甘南揭不掉的标签。在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我州坚持把推进精准扶贫作为提高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经,在整村推进、帮扶到村入户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市实际,初步探索出了合作社带动、片区治理、定点补缺、土地流转四种精准扶贫的“甘南模式”。
合作市那吾乡多河村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里,去年繁育的犏雌牛正在茁壮成长。
走进合作社院子,暖棚依次排列,井然有序。据负责人介绍,合作社改变传统的分户经营模式,实行统一放牧、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的“五统一”经营方式,配备了董事长、理事长、监事长等管理人员,确定专门的放牧员、挤奶员、售奶员管理运作合作社。与燎原乳业公司签订了常态化鲜奶收购协议,日产鲜奶750多公斤,每公斤鲜奶销售价7元,按产奶期180天计算,年产奶量达13.5万公斤,产值达94.5万元。2014年入社牧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我州按照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的要求,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将到户扶贫资金以入股方式注入合作社,并鼓励贫困户出资入股,开展联合集中经营,每个生产周期完成后发放红利,实现了扶贫资金滚动发展,贫困户长期受益。玛曲县还将到户扶贫专项资金和每户5万元的双联贷款全部投入牧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每户每年可分得至少5000元的固定分红,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
卓尼县申藏乡李大爷家,新建的砖瓦房装修一新,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他说,靠国家扶持政策,近年来盖起了新房子,用上了自来水、搞起了蔬菜大棚,收入多了很多,要是单靠自身发展想都不敢想。
按照全省“百片千村”扶贫工程总体部署,我州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将全州贫困农牧村划分为18个片区,一片区一特色、一片区一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分年推进、精准发力,有效解决了扶贫工作特色不特、优势不优、投入分散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近期,卓尼县又组织实施了“333”扶贫攻坚计划,将全县分为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个区域,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走”实现基本脱贫,使扶贫资金使用更加集中、产业培育更加集中、区域扶贫更加集中。据悉,整合范围涉及县直16个部门和单位,年度资金整合总量达到4.33亿元。
针对已经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存在部分插花型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的实际,我州充分尊重群众的发展意愿,灵活选择扶贫项目,对整村推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定点补缺,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
临潭县石门乡村民梁吉绪说:“不要小看这地里的塑料,里面门道可多了,铺时要内高外低,使雨水流向行间,以防积水而影响反光效果,多亏我参加了县上今年的技术培训班,不然我也不会啊!”
舟曲县按照一家一户“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据贫困状况和个人要求,在危房改造、特色种植养殖、个性化培训等方面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扶贫攻坚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城关镇庙沟村2户贫困户计划借助村内的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1户贫困户计划进一步扩大原有的酿酒作坊;坝里村依托传统的土酒酿造优势,扩大土酒酿造规模,以组建合作社的形式扶持30户贫困户发展土酒酿造产业,做大做强纯粮土酒品牌。
“土地流转出去后,闲暇时间到合作社上班,四五个月就能挣到以前一年的收入。”舟曲县绿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尹保平说。合作社让农民在学习种养植技术的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收入。
在农牧村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扶贫的新模式。在耕地和草场流转具有一定基础、农牧业产业化条件较好的城镇郊区,根据城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州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流转耕地草场,并以土地转让金在农牧业龙头企业入股,既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又开辟了促农增收的新渠道。
合作市洒洒村9户贫困户将所有耕地流转到中药材生产合作社,又将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在合作社入股,部分贫困户还到合作社打工,最终拿到土地租金、分红股金、打工薪金三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