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全力打好“1236”扶贫攻坚战---副市长胥波

04.09.2014  12:40

  8月22日,省委王三运书记来兰调研时明确指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当前亟需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学习,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全力打好“1236”扶贫攻坚战。

  兰州作为省会城市,贫困问题是当前制约全市跨越发展、凸显首位度的最大难题,也是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我市明确提出用4年时间,消除全市300个贫困村、解决32万人脱贫问题,确保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这一目标,去年,我们举全市之力,启动了“整村脱贫”行动,完成了101个贫困村、15万人脱贫任务。

  认真领会王三运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研判当前扶贫面临的形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1236”扶贫攻坚力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聚焦发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聚焦发力,全力改善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先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使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首要任务。我们紧扣“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和各行业部门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深度整合行业项目资金,集中投向300个贫困村,加快贫困地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和设施农业等重点工程,力争到2016年,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动力电全覆盖,有房住无危房。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结合“美丽乡村”、“省门第一道”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步伐,优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力争到2018年全面完成0.78万户、3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二是在富民产业发展上聚焦发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减贫脱贫,关键还在产业。重点在四大贫困片培育富民产业上下功夫、求突破,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在榆中北山片,继续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循环经济,重点抓好20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使之成为脱贫增收新亮点。在榆中南山片,突出发展冷凉型蔬菜、乡村旅游等产业,到2016年蔬菜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在永登西北片,重点发展规模养殖业和冷凉型蔬菜、双垄玉米和设施农业,尤其是肉羊产业,力争到2016年养羊量达到64万只以上。在七里河后山片,重点发展百合、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力争2016年百合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不断深化、拓展和丰富农业的外延和内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业DIY等农耕游乐项目,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都市农耕文化,感受种植与收获、观光与休闲的乐趣,进一步促进城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是在机制创新上聚焦发力,构建大扶贫开发格局。重点抓好精准扶贫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资金投入和金融扶持机制、融合推进机制、考评考核机制建设,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在精准扶贫机制上,改变以往“漫灌式”、“垒大户”、“路边花”式的扶贫方式,瞄准300个贫困村实施“滴灌区”精准扶贫,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在社会参与机制上,大胆创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方式方法,不断汇集社会扶贫力量和资金,形成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在资金投入和金融扶持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兰州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创新信贷发放机制,用好用活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政策,制定吸引信贷资金投向贫困地区的激励措施,为扶贫攻坚提供资金保障。在融合推进机制上,继续把双联行动同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联扶单位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化落实“六大结合”,统筹推进“六大任务”,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促使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无缝对接、互促双进。在考评考核机制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兰州市贫困村扶贫工作考核标准及验收办法》和《兰州市联扶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优化评价考核办法,强化负激励机制,确保“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