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必须对准病灶严格施治

11.12.2015  02:25

    李沛珂

    12月9日上午,兰州市召开精准扶贫工作新闻媒体通气会,对全市开展“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工作和“如何当好一名驻村干部”主题活动的有关情况进行通报。据了解,今年全市预计有12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将降到2%以下,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相关报道见12月10日《兰州日报》二版)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贫困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扶贫开发的内容和举措,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扶贫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全市还有9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欠账很多,问题比较突出;有54个村没有通沥青和水泥路,同时现代农业发展层次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一些脱贫户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依然存在,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大等,对这些问题只有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

    扶贫项目能否成功,脱贫工作是否做到位,关键得看是否符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是否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帮扶工作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做好调研文章,只有将当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了然于心,扶贫工作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再者,扶贫项目设计要广泛征求民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群策群力,使扶贫工作真正解决的是群众急、难、盼、怨的问题。只有建立符合兰州本地实际的扶贫措施和相关配套政策,才能真正把脱贫攻坚这项工作做好做实。不久前我市定向推出的“1+21”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方案,就是针对我市脱贫的重点环节实施的“靶向”治疗措施。

    现在目标任务已然明确,执行力就是根本。要积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行动上,变成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不断给广大贫困群众带来福祉。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当以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人为镜,积极发扬公仆本色、奉献精神,当好“领头羊”,勇做“孺子牛”,团结带领群众形成合力,真做实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遍”、“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作为干部,必须要多深入田间地头,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民增富的能力。

    实现扶贫攻坚总体目标,各项工作必须放眼长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执行有力。只有这样,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才能切实落到实处,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贫困地区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