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全“摘帽”包括片区县和重点县

16.12.2015  11:28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袁晗 底东娜)15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介绍“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有两个问题请教刘主任,第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要易地扶贫搬迁1000万人,这1000万人具体分布在哪里?估算出来没有?哪些省份的搬迁人口比较多。第二个问题,贫困县的“摘帽”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全国应该有592个重点县,同时除此之外还有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片区县,最后贫困县全“摘帽”是指摘592个县还是指片区县的帽子也一起摘掉。

刘永富:1000万人不是估算的,中央做决策已经进行充分的论证,我们一年多的调研,在建档立卡方面都注上了,基本准确,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可能有一些不实在的水分会挤掉,已经有名单了,都在我们的信息系统里。

第二“摘帽”问题,中央的决定是解决区域性贫困,这就是包括片区县和重点县,832个。区域性贫困,比如一个县至少几千平方公里,这就是区域性的,1000万人都有人名。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接着新华社记者问一个关于怎么理解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的减贫任务,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个概念上是指某一个时点上的脱贫还是说稳定的脱贫?刘主任刚才提到我们这次决心很大,要不留锅底,对那些实在是脱贫不了的,采取社保和低保的兜底政策,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根据规划建议说明里面提到“五个一批”是这样表述的,对于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社保政策兜底,问题是如果真的到了2020年有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没有实现脱贫的话,我们是不是要拿社保和低保政策来兜底,如果这样的话,这符不符合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另外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方面我们有哪些进一步的思路或者举措?谢谢。

刘永富:中央这次决定的针对范围的主体就是目前已经建档立卡的现行标准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个对象是锁定的。但在五年的实施过程中,这之外还会有少量的因种种原因致贫的,比如因病致贫的人会进来,这是很少数。你刚才讲有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劳动能力也是可以享受扶贫开发的政策使他脱贫。刚才苏国霞司长介绍的,资产性扶贫,你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你是没有劳动能力,但是你有地,你有屋顶房,如果你这个地方的太阳能资源丰富,1100小时以上的日照,通过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在你屋顶上面装个3000瓦、5000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把电卖给国家,既发展新能源又扶贫。比如用扶贫的政策,跟着大户投资入股,你没有劳动能力有资产、有土地,可以资产入股,不是说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不能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仅仅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前有这个说法,不完全,所以这是对象的问题。

再就是刚才讲的区域性问题,我们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头,建档立卡、分类施策,并不排除国家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的劳动致富这是小的个体,改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这是大环境。只有大环境改善了,小的个体才能脱贫,致富才有了环境和条件。我们仍然将片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没有变,仍然要改善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为这些勤劳致富的、建档立卡的这些贫困人口,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创造大的环境和条件,都在抓。但是不管怎么抓,不能以贫困地区的名义,贫困人口的名义,要去的政策、要去的资金、要去的项目没有惠及到贫困人口,没有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脱贫和致富,都建了县城,都修了县城的马路,都用到政府的增收上,发展经济上,发展经济必须要惠及到穷人。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