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专访省扶贫办主任周兴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29.05.2014  18:12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省扶贫办主任周兴福谈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

 

  权威访谈

 

  本报记者宋振峰

 

  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简称“省委《意见”),如何进一步深化扶贫领域各项改革,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取得成效?近日,记者专访了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周兴福。

 

  深刻认识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记者:在我省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历史阶段,如何看待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周兴福:经过30年扶贫开发,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贫困问题依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央对甘肃工作的殷切期望。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我省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历史阶段,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对我省来说,扶贫开发在加快转型跨越、富民兴陇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决定意义。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扶贫开发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谋划举措、制定政策、推进工作,使攻坚行动体现时代要求,从而牢牢掌握好扶贫开发的主动权。

 

  大力破除传统观念束缚,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确保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记者:面对艰巨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改革思路是什么?重点有哪些?

 

  周兴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广泛、更为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配置扶贫开发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增加和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完善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健全精确瞄准、定点扶持的工作机制,探索到村到户的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格局。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健全完善“逢提必下”、村干部优化和人才保障、“减贫摘帽”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创新财政扶贫资金合理分配、有效监管机制,积极探索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等有效做法,整合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记者:请您具体谈一下,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和重点工作有哪些?

 

  周兴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要大力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做好扶贫开发“六大机制创新”和“十项重点工作”,精心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

 

  “六大机制创新”:一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考核是个指挥棒,上边考核什么下边就集中精力干什么。按照省委的要求,建立扶贫导向的考核机制,把扶贫攻坚作为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扶贫成效作为片区县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目前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许多地方底数不够清、针对性不够强。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健全贫困人口识别、动态管理和贫困统计监测制度,做到底数清楚、扶持精准,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为分类施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要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在强化双联单位扶贫职责的同时,通过落实“逢提必下”机制,尽力帮助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努力探索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整合方式,优先支持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好的县、乡、村。以县为主,建立统一的协调组织,运用市场机制,整合投向贫困地区的各类资金。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贷款,开展贫困地区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从而大大加快扶贫开发的进程。

 

  五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发展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我省扶贫开发的突出瓶颈。2013年以来,我省千方百计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必须坚持市场化、多样性、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创新扶贫资金运作模式,加快构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协调配合,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协作,民间资金等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扶贫资金供给保障体系。

 

  六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改进省内外对口帮扶工作方式,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格局。拓展同国家定点帮扶单位和天津、厦门等东西扶贫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落实省政府与国家五大行业协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专业协会帮扶片区县全覆盖。通过设立甘肃爱心扶贫基金,搭建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的扶贫爱心捐助平台。

 

  “十项重点工作”,就是要抓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亟须破解的瓶颈制约,即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扶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