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民营养老机构 促进创新服务

24.12.2014  17:43

资料照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病残化和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近日,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的一组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甘肃省共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219.56万人,占总人口的8.5%。同时,我省的老年抚养比也逐年递增,增长到了去年底的11.43%。

    看似简单枯燥的数据,让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脚步”,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数据 全省老年抚养比逐年递增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甘肃省共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219.56万人,占总人口的8.50%。从2009年到2013年甘肃省65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逐年递增,从7.63%增长到8.5%;老年抚养比也逐年递增,从2009年的10.66%增长到2013年的11.43%。

    去年底,老年人口最多的是兰州市、天水市、定西市,人口分别为39.76万人、26.01万人、24.71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分别为10.92%、9.20%、8.92%;老年抚养比最大的是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分别为13.85%、12.93%、12.24%。与2010年相比,兰州和定西老龄化程度明显加剧,陇南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改善,白银市和庆阳市老年抚养比略有所下降,其他市州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家庭对老人养老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年轻一代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学习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家庭,这就使得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照料很难得到满足。以虚拟养老院为主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福利院和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等是我省目前主要的几种养老方式。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这就使机构养老在全省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亮点 大幅增加我省养老机构床位

    近年来,随着全省各地老龄人口占比的不断增长,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兴办养老机构,并逐年加大对民营养老助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扶持力度,为缓解“养老之困”起到了一定成效。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今年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力促全省养老服务业良性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去年底,我省养老服务机构已达到510个,设置床位共计27260张,比2010年增长了46.58%,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由2010年的8.83张增到12.42张,增幅达40.66%,入住率为55.83%。其中,城市养老服务机构51个,设置床位7998张,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70%和206.55%,入住率为44.72%;农村养老服务机构459个,比2010年减少了23.16%,设置床位19262张,比2010年增长了20.48%,入住率为60.44%。

    此外,截止到去年底我省社会福利院达到了53家,设置床位6698张。目前,“三无”老人已成为我省机构养老服务的主要人群。为此,甘肃省正在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以解决“三无”老人为重点的补缺型养老服务格局,并正在向适度普惠转型跨越。

    问题 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人才资源匮乏

    高龄老人和空巢、失能老人不断增加,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省扩大城乡养老保障面任务较重。

    调查显示,在我省一些地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仍比较薄弱。社区和村一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明显不足,各类养老机构数加上在建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与全省老年人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养老机构无障碍设施还不够完善和未完全达标。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扶持措施。尤其是创办养老服务机构征地难度很大,租房又没有理想的位置,难以达到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及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等要求。农村敬老院建成后,管理成本高,后续运作和配套扶持措施跟不上,仅靠每人1800元/年的供养资金,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导致集中供养率难以大幅度提高。

    从走访调查来看,很多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只是局限于料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务。养老服务除了要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懂得老年人心理,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专业护理服务人员,这些需求尚难满足。

    目前全省养老机构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室及医生的配备也十分匮乏,有的养老机构则处于空白。截至目前,甘肃省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3864人,其中女性占34.52%,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仅占1.71%,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2.39%,35岁及以下年龄的占30.67%,从事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志愿活动的人数也不多。伴随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机构养老的专业化程度明显不足,后备力量也相对匮乏,严重制约了养老机构的专业医疗照顾和护理服务的提供。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态会每况愈下,这必然使得医疗和护理成为最核心的养老需求。由于,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的单一,护理型养老机构偏少,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还存在服务人员工资低,工作人员难招聘、难留住的现象及养老机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等问题,造成许多养老机构设施简陋,缺乏各类专业人员,特别是医疗护理人员,导致专业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能力下降,这些都削弱了老人及家属的入住意愿。总之,文化、经济、质量等因素造成机构养老成为众多老人“不得已”的选择。

    建议 全面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更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在全省进入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省应该把机构养老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当中,逐步制定出适合全省机构养老快速发展的整体规划。

    针对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建议各地政府着力加强机构养老模式中的人文关怀,加快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从养老机构的外部环境来说,首先,机构应设置成有家的温馨的感觉;其次,养老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组织和开展适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健身活动和文娱活动,努力营造出一个温馨的生活氛围,让老人有被关爱的感觉,像在家一样。从养老机构的内部人员来说,应培养一批专业性的服务人员。要对现有的养老机构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实现标准化工作。

    此外,有专家建议: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不能单一,而应国有、民办等多种形式并举,这有利于养老机构在竞争中发展,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鼓励创新养老服务类型,鼓励多元投入融资,扩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引导和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快养老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从而让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切实解决甘肃省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 记者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