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艺术家造宫廷雀笼被国博收藏 有上万件工具
中国兰州网6月6日消息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在扬州教场的东北出口处有一条叫做雀笼巷的小巷,几乎家家门前都挂着雀笼,笼中有八哥、鹦鹉、画眉、山雀……
岁月更迭,当年的景象已难一见,近日一则新闻,将人们的回忆拉到当年——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和传承人公示名单出炉,扬州雀笼制作技艺入选。
今年66岁的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王玉生是雀笼制作技艺的扬州代表人物,他制作的宫廷风格雀笼,精细的手工艺、珍贵的原材料曾经让国家博物馆一眼相中,纳入收藏宝库。
如今,王玉生每天依旧保持8小时的工作量,并向自己的徒弟倾囊相授毕生所学。他雕刻的不仅是精致的雀笼,更是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敬畏之心。
从小热爱雕刻,千年文物巧手修复
老城区的状元巷,安静蜿蜒,王玉生家就在这条巷子里。
1949年出生的王玉生,号乾荣,祖籍山西,生于扬州。王玉生的人生充满传奇,幼时,他曾在扬州卧佛寺出家。而在从事雀笼制作前,他是扬州冶金厂的一名工人。“我从小就喜欢做木雕,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块木头在手里雕。”王玉生介绍,小时候的玩具大多数是自己这么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钳工、铆工、锻工……这些工种,王玉生都做过,而且出类拔萃。1982年,王玉生成为扬州文物商店的一名文物修理员,也让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那时候每年成百上千件文物从手上过,文物修复一点都马虎不得,要做到修旧如旧的效果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当时,文物商店收了很多古代雀笼,但不少都坏了,就交给王玉生修理。正是这次邂逅,让他对古代雀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玉生看过清代不少宫廷雀笼实物及图纸,他不再满足于修复,走上制作之路,人生因此机缘而改变。
痴迷雀笼,工作室内上万件工具
1983年,王玉生的第一个雀笼作品出炉,至今仍在他的家中收藏,没有过多的雕刻工艺,简单的造型却浓缩了他全部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