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兵: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有利实现“稳增长”

29.05.2015  14:29

  原标题: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有利实现“稳增长”

  5月26日,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此前已经印发相关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开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重大水利工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综合考虑地方积极性、项目收益能力、前期工作进展等因素,确定了包括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在内的12个项目为第一批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项目,力争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2015年4月—2017年3月),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成熟市场经济体的普遍做法。通过各种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提高社会资本对基础设施投入,可以在弥补资金不足的同时,分散项目建设的运营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监督资金使用。在十八大后,中国改革进入到深水区,越来越强调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因而,开放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是题中之义。

  2014年4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针对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创新投资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措施,针对七大领域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是事实。不过,在一季度普遍乏力的投资数据中,交通等基建投资呈现较快增长,成为值得关注的亮点。可以预见,在结构调整和稳增长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将成为政策的热点。而继续完善基础建设,就需要大量的投资。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再加上许多地方政府已进入还债高峰期,靠政府财政一肩扛起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力不从心,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矛盾集中在资金上,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积累起来的社会资本已经非常雄厚,这些资本在经济新常态和产业升级转型中急需寻找到新的投资渠道,相当多的社会资本都对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抱有热切期待。现在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真正释放出社会资本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能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这是市场化经济的重要表现,必将极大地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可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双引擎”,带动宏观经济实现“稳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