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新建住宅小区
甘肃省出台《方案》 紧盯短板弱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甘肃网4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张玉芳)今日,甘肃省发布了《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托育、健康、文旅、体育、家政等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着力化解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配套托育服务设施覆盖所有新建住宅小区,符合条件的完整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达标率在60%以上,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2人、注册护士4.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张。乡镇(街道)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齐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农村和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100%,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60%以上。建成300个“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设施,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992.7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体育设施。
《方案》明确,要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和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聚焦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提供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服务,实现大多数公民付费享有。引导专业化普惠托育、学前教育、普惠养老等服务机构进驻社区开展服务。在改造现有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基础上,加快新建一批集餐饮、托育、老人看护、零售、缝纫、美发等业态于一体的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推动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十四五”时期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品牌连锁生活性服务业资源下沉社区,丰富完善服务业态类型。
聚焦老年人服务设施问题,《方案》提出,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乡镇(街道)、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和老年人家庭,实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助急助医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鼓励推广“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虚拟养老院”等模式,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服务。在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保留必要的传统服务方式。建设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此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在线技能培训、数字健康、数字文化场馆、虚拟景区、虚拟养老院、在线健身、智慧社区等新型服务应用,通过预约服务、无接触服务、沉浸式体验等扩大优质服务覆盖面。围绕社会生活消费多样化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平台模式,在教育、医疗、社区、健康、体育等领域,培育扶持一批大型生活服务平台。鼓励平台企业与实体企业深化合作,促进精准营销、便捷支付、线下终端体验交易和用户反馈等业务环节高效联结。支持中央厨房企业自行建设或与第三方线上销售平台合作,设置“中央厨房菜品专区”,向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常态化的餐饮配送服务,发展餐饮个性需求服务新业态。构建智慧养老新模式和养老资源整合的服务管理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行、助医等“点菜式”精准便捷养老服务。
同时,要增强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健全重大疫情、灾难、事故等应急救助机制,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建设。对提供群众急需普惠性生活服务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及时建立相应绿色通道,强化应急物资供应保障。采取加大纾困资金支持、推进减税降费、加强用电保障、支持稳岗扩岗、提供融资服务等帮扶措施,帮助提供生活服务的小微企业,缓解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等问题。鼓励发展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的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