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体交通造福金城市民
2012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以《关于印发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正式批复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兰州由此成为西北第2个、西部第5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此后,随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我市城市交通正式迈向立体化,清洁能源公共交通工具的逐步上路行驶和公共自行车的大面积投放,更是将绿色出行带入了每个兰州市民当中。(相关报道见12月8日《兰州日报》二版)
由于兰州东西狭长的独特地理形态,加之南北几无纵深,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向立体化方面找出路,是一个切合实际、也较容易实现的构想。
所谓打造兰州立体化交通,即要实现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从地面、地下和现有公交资源三个方面,抓好优化组合,搞好梯次搭配。
地面建设,要从整体布局上找准立交桥、过街天桥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不能想当然地为了建桥而建桥,应从可行性上反复论证建设每一座立交桥、过街天桥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其定点定位务必精确;可建可不建的最好不建,非建不可的优先建设,同时在每座桥的点位选址上,还要考虑到要与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出入口相协调。总之,要坚持科学至上,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以免造成无谓的资源浪费。
地下建设,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和地下通道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不能因为关注了轨道交通建设,而忽视了十字街区的地下通道建设。好在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进展顺利,据悉安全门测试已通过,下一步还需各主管部门通力配合,继续加快工程进度。当然,作为配套设施的地下通道建设也要进一步优化,该开建的要开建,该亮化的要亮化,该加固的要加固,要通过综合施策促进地下通道规范化、合理化。
就现有公共交通资源而言,主要应根据当前的交通现状,每隔一个阶段重新梳理,尽可能查找发现运行问题。主管部门要善于调研,执行部门要善于协调,对现有线路设置不尽合理的安排要酌情调整,对班次明显不足的线路要适度增加,对过于老旧的车辆要轮换淘汰。对业已运营的BRT快速公交使用情况要善于总结经验,一旦条件时机成熟,就可将管理经验运用到新开辟的BRT快速公交线路。除了利用好这些现有资源,也要注重公交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比如,通过公交调度系统与运行中的公交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公交运行状态在站牌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现,便于乘客作出合理的乘车安排。
常言说的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借用在兰州市民身上,幸福不幸福,关键看干部。打造立体公共交通战略,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市民的福祉。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主管领导集智慧、尽全力,多措并举将公交战略发展好、完善好,如此,必能为市民营造出优美舒心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