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民生攻坚战圆市民安居梦

04.07.2014  04:32

    根据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集中力量打一场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民生攻坚战。(相关报道见7月3日《兰州日报》四版)。

    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规划,五年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3年,国务院又提出了“五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计划”,这是国家保障“居者有其屋”的线路图。统计显示,近几年来,政府着力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全国已有1200万户约5000万民众的居住条件发生根本变化。棚户区改造也许未必使房地产调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绝对能为稳定房价助力。棚户区改造,带来了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双翼齐飞,这样的善政真是要多多益善。

    棚户区改造及城市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都是意在解决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惠民工程,可谓一脉相承。说实话,无论何时,一提到“棚户区”,我们就会产生同情心,想到的就是群众居住条件差,急需改善。现在的棚户区改造就是要将以前破旧的民居进行改造,这属于顶层设计一直长期致力的工作,同时也制定了金融服务要支持包括棚户区改造的实体经济政策。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程。不仅涉及搬迁、改造等复杂工作,还面临着资金配套等压力,因此每一步规划都应做到细致长远。首先,改造之前应征求棚户区住户意见,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户型设计都应充分考虑住户的需求,做到最大程度惠民;其次,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减少住户搬迁、安置所造成的损失,不能让住户断了经济来源,应创造条件帮助住户就业创业,使居民生活得到根本的改善;此外,棚改后,要尽可能地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实现棚改和人改的双赢。

    总而言之,我市的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棚户区改造这个良心工程、惠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堵住各环节漏洞,在分配过程中要确保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如何确保棚户区改造中分配环节的公平、合理,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认真监管、督办。只有这样,棚改惠民项目才能真正惠及那些最需要的群众,真正圆了市民的安居梦。